"有马骨堪惊":有一匹马,它的骨骼令人惊叹,
"无人眼暂明":却没有一个人能暂时发现它的出众。
"力穷吴坂峻":在险峻的吴坂它力气耗尽,
# 吴坂:亦作“吴山”。古地名。即虞坂,在春秋虞国(今山西平陆县)境内,又称颠軨坂,道狭而险。传说商傅说隐于此。《续汉书·郡国志》:“大阳县有吴山,上有虞城。”《文选·刘琨》:“昔𫘧骥倚辀于吴坂,长鸣于良乐(王良、伯乐),知与不知也。”李善注引《古今地名》:“寘零坂在吴城之北,今谓之吴坂。”寘零,一作“颠軨”。唐章孝标《省试骐骥长鸣》诗:“力穷吴坂峻,嘶苦朔风生。”前蜀韦庄《和郑拾遗秋日感事》:“吴坂嘶骐骥,岐山集凤皇。”
"嘶苦朔风生":迎着朔风痛苦地嘶鸣。
# 朔风:北风,寒风。三国魏曹植《朔方》诗:“仰彼朔风,用怀魏都。”唐长孙佐辅《关山月》诗:“拂晓朔风悲,蓬惊雁不飞。”《醒世恒言·刘小官雌雄兄弟》:“一日,正值隆冬天气,朔风凛冽,彤云密布,降下一天大雪。”徐迟《祁连山下》:“十月下旬,傍晚。塞外早已天寒地冻。戈壁滩上,朔风怒号。”
"逐逐怀良御":一心渴望着优秀的御者,
"萧萧顾乐鸣":像乐鸣之马般被重视。
# 萧萧:象声词。常形容马叫声、风雨声、流水声、草木摇落声、乐器声等。《诗·小雅·车攻》:“萧萧马鸣,悠悠斾旌。”晋陶潜《咏荆轲》:“萧萧哀风逝,淡淡寒波生。”唐刘长卿《王昭君歌》:“琵琶弦中苦调多,萧萧羌笛声相和。”
"瑶池期弄影":期待在瑶池展现优美的身姿,
"天路拟飞声":在天路扬起名声。
"皎月谁知种":明月之下,谁知晓它的不凡,
# 皎月:犹明月。晋张协《七命》:“天骥之骏,逸态超越。禀气灵渊,受精皎月。”宋柳永《长相思》词:“画鼓喧街,兰灯满市,皎月初照严城。”清李渔《合影楼》第三回:“形容态度,又像一轮皎月,分开两片轻云。”朱自清《桨声灯影里的秦淮河》:“我们雇了一只‘七板子’,在夕阳已去,皎月方来的时候,便下了船。”
"浮云莫问程":不要问如浮云般前程如何。
"盐车今愿脱":如今希望摆脱拉盐车的困境,
"千里为君行":为您驰骋千里。
唐代诗人
章孝标(?~?),唐代诗人。字道正,睦州桐庐(今属浙江)人。元和进士,授秘书省正字,迁校书郎。长庆中归杭,投谒白居易。大和中,为山南西道节度府从事,试大理评事。章孝标才思敏捷,与李绅、杨巨源、朱庆馀等人交往唱和。其诗风明快畅达,尤擅七言近体,其中“长安夜夜家家月,几处笙歌几处愁”为名句,广受称赞。主要作品有《归燕诗》《赠茅山高拾遗蔓》。
1. 分段赏析
“有马骨堪惊,无人眼暂明”,通过“骨堪惊”突出了千里马骨骼的不凡,暗示了它具有出众的才能。而“无人眼暂明”则点明了它怀才不遇的现状,尽管有出众的才能,却没有人能够发现和赏识。“力穷吴坂峻,嘶苦朔风生”,描绘了千里马在险峻的吴坂上奋力攀登却力量耗尽,迎着朔风痛苦嘶鸣的情景。“力穷”和“嘶苦”两个词生动地表现了千里马在困境中的艰难和痛苦,进一步强调了它怀才不遇时所遭受的磨难,使读者更能感受到它的无奈和悲哀。“逐逐怀良御,萧萧顾乐鸣”,表达了千里马渴望遇到好的驾驭者,能在美好的环境中展现自己的愿望。“逐逐”和“萧萧”两个叠词,生动地描绘了千里马急切和期待的心情。它期待着能遇到赏识它的人,能在瑶池边展现身影、在天空中自由驰骋,体现了它对施展才华的向往和追求。“瑶池期弄影,天路拟飞声”,进一步描绘了千里马的美好愿望,它希望在瑶池边展现自己奔跑时的优美身影,在天空中自由驰骋时发出畅快的嘶鸣声。这两句诗通过想象,展现了千里马在理想环境中的自由和快乐,与它现实中的困境形成了鲜明的对比,更加强化了它怀才不遇的苦闷。“皎月谁知种,浮云莫问程”,以皎月和浮云为喻,表达了千里马出众的才能如同皎月般不被人知晓,它的前行路程也如同浮云般无人关心。“谁知种”和“莫问程”两个问句,流露出千里马的孤独和无奈,也反映了诗人对自己怀才不遇的感慨。“盐车今愿脱,千里为君行”,直接表达了千里马希望摆脱拉盐车的困境,为赏识者日行千里的急切心情。“盐车”象征着困境和屈辱,而“千里为君行”则体现了千里马渴望施展才华、为赏识者效力的决心。这两句诗直接抒发了诗人渴望摆脱怀才不遇的困境,实现自身价值的愿望,使全诗的情感达到了高潮。
下一篇:唐·蒋防《玉卮无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