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满眼青山未得过":满眼望去青山依依,只是没有闲情游过,
"镜中无那鬓丝何":镜中的我已经鬓发苍白,满心无奈又能如何呢?
# 何:如何。,无那:无奈,没有办法。
"秖言旋老转无事":少时忙碌,原想着到老了就轻松自在,
# 秖:一作只。
"欲到中年事更多":哪知现在人到中年,才发现尘事更多。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感怀生活的诗。描绘了诗人面对青山未得饱览、镜中鬓发已白,以及中年事务繁杂的情景,借青山、鬓丝等意象,表达了诗人对年华易逝的伤感和中年生活的无奈。
2. 写作手法
借景抒情:“满眼青山未得过”,借眼前青山之景,抒发人生有诸多错过、不得不错过的遗憾之情。细节描写:“镜中无那鬓丝何”,通过照镜子看到鬓丝变白这一细节,细腻地表现出诗人对年华老去的无奈。对比:“秖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将原本以为年老后清闲与实际中年事务繁多进行对比,突出人生的事与愿违。
3. 分段赏析
首句“满眼青山未得过”,诗人开篇便描绘出一幅眼前尽是青山的画面。这里的青山,不单单是现实中的自然景观,更象征着人生旅途中无数美好的事物与风景。然而,诗人却发出“未得过”的感叹,意思是这些美好他都没能尽情欣赏与享受。这就暗示了在诗人的人生经历中,存在着诸多错过的遗憾,为全诗奠定了惋惜与无奈的情感基调,也巧妙地为后文的进一步感慨埋下伏笔。次句“镜中无那鬓丝何”,诗人将视角从外部的青山转到了自身。对着镜子,他看到自己鬓角已生出白发,心中满是无奈。但诗人并没有直白地描述白发的样子,比如用“白”“霜”“雪”这些常见形容白发的字词,而是用“无那鬓丝何”这种无奈的口吻,让读者自行去想象诗人面对鬓角白发时那种无力、无奈的心境,给予了读者广阔的想象空间,更增添了诗句的韵味。后两句“秖言旋老转无事,欲到中年事更多”,诗人在这里袒露了自己内心的想法。原本以为随着年龄的增长,逐渐老去,生活就会变得清闲,没什么事情可操心了。可现实却是,即将步入中年,各种繁杂的事务不但没有减少,反而越来越多。人到中年,人生阅历已经十分丰富,尝过了生活的酸甜苦辣,心中有着复杂的情感,却难以清晰地表达出来。同时,这个阶段往往也是事业的关键时期,需要同时应对各种事务,忙得不可开交。这两句诗生动且准确地刻画了中年人普遍面临的生活状态与复杂心境,与开头对青山美景错过的遗憾相呼应,进一步强化了岁月流逝、人生不如意的主题,让整首诗的情感表达更加完整、深刻,使读者深切感受到诗人对年华飞逝却功业未就的怅惘之情。
4. 作品点评
《书怀》是一首饱含人生哲理与情感深度的诗作,整首诗语言简洁明了,没有过多的修饰,却能精准地传达出诗人复杂的情感。通过日常化的场景与直白的表述,使读者能够深切地感受到杜牧内心的波澜,以细腻的笔触将岁月的无情与人生的无常刻画得入木三分,引发人们对时光、生命与理想的不断思索。
上一篇:唐·白居易《过故洛城》
下一篇:唐·李商隐《龙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