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故城门外春日斜":故洛城门外,春日的斜阳渐渐西沉,
# 外:一作前。
"故城门里无人家":故洛城门内,早已空无一户人家。
"市朝欲认不知处":想辨认昔日的市集朝堂,却找不到所在之处,
"漠漠野田空草花":空旷的野田里,只有草花在寂寞地开放。
# 空:一作飞。
“唐代三大诗人”之一,“诗魔”
白居易(772~846),唐代诗人。字乐天,号香山居士、醉吟先生,籍贯太原(今属山西)。贞观进士,曾官居太子少傅,谥号文,世称白傅、白文公。白居易与元稹世称“元白”,与刘禹锡并称“刘白”,还与李白、杜甫并称“唐代三大诗人”。在文学上,他积极倡导新乐府运动,主张“文章合为时而著,歌诗合为事而作”,诗风平畅自然、通俗浅切,相传老妪也能听懂。早期讽喻诗揭发时政弊端、反映民生困苦;自遭受贬谪后,远离政治纷争,诗文多怡情悦性、流连光景之作。代表作品有《新乐府》《秦中吟》《长恨歌》《琵琶行》《赋得古原草送别》等。 有《白氏长庆集》传世。
1. 分段赏析
“故城门外春日斜”,首句点明时间与地点,“故城门”三字已暗藏沧桑,“春日斜”以暮色斜阳为故城笼罩一层苍凉滤镜。斜阳虽美,却暗示时光流逝,与故城的荒废形成微妙对照,奠定全诗沉郁基调。“故城门里无人家”,次句转入城内景象,“无人家”三字斩钉截铁,与门外斜日的“有景”形成“无人”的空寂。昔时城门内外的熙攘已荡然无存,唯有断壁残垣间的寂静,让读者深切感受到战乱或时光侵蚀后的荒芜。“市朝欲认不知处”,“市朝”指市集与朝堂,是昔日繁华的象征,“欲认不知处”写诗人试图辨认旧迹却不可得的迷茫。这一心理描写深化了历史变迁的苍凉感——曾经的人间烟火,如今只剩模糊的记忆与斑驳的废墟。“漠漠野田空草花”,尾句以景作结,“漠漠”写田野辽阔而荒疏,“空草花”言唯有草木自生自灭。草花的蓬勃与故城的死寂形成反衬,仿佛自然在默默见证人事的兴衰,而人类的辉煌终究归于尘土,余韵悠长,发人深省。
# 结句淡而有味,上以一气三句托出,又是一格。
不详《历代诗法》
# 此黍离麦秀之悲也。
现代古典文学专家刘永济《唐人绝句精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