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zhǒng

朝代:唐作者:曹松浏览量:1
dài
yuǎn
nán
wèn
lěi
lěi
chéng
mín
tián
qīn
jìn
hái
píng
zuò
xué
shé
fēn
zhé
gāng
鹿
rào
xíng
wéi
yīng
fēng
guǐ
huǒ
chū
lín
míng

译文

年代久远,已经难以探寻其中的缘由,一座座坟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古老的城池旁。这些坟冢侵占民田却无法尽数清理,行客之路从上面踏过又变得平坦。蛇在坟冢间的洞穴中各自蛰伏,鹿沿着山冈环绕着坟冢行走。应该只有在风雨交加的夜晚,鬼火才会从树林中闪烁明亮。

逐句剖析

"代远已难问":年代久远,已经难以探寻其中的缘由,

"累累次古城":一座座坟冢接连不断地出现在古老的城池旁。

"民田侵不尽":这些坟冢侵占民田却无法尽数清理,

"客路踏还平":行客之路从上面踏过又变得平坦。

"作穴蛇分蛰":蛇在坟冢间的洞穴中各自蛰伏,

"依冈鹿绕行":鹿沿着山冈环绕着坟冢行走。

"唯应风雨夕":应该只有在风雨交加的夜晚,

"鬼火出林明":鬼火才会从树林中闪烁明亮。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古冢》是唐代曹松创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围绕古冢展开,描绘了古冢历经岁月后的景象。首联点明古冢年代久远,难以探寻其背后的故事,且数量众多,与古城相伴。颔联写古冢对民田的侵占以及行客对其的影响,体现出一种无奈之感。颈联通过描写蛇在冢间洞穴蛰伏、鹿绕冢而行,增添了古冢的荒凉氛围。尾联描绘风雨之夜鬼火闪烁的景象,营造出神秘、阴森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古冢的荒凉与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曹松(830?~902?),唐代诗人。字梦徵,舒州(今安徽潜山)人。早年曾避乱栖居洪州西山,后依附于建州刺史李频,李频死后流落江湖。唐昭宗天复元年中进士,年已70余岁,特授校书郎,不久病卒。其诗学贾岛,取境幽深,多清苦澹宕风味,工于铸字炼句,如“凭君莫话封侯事,一将功成万骨枯”等句颇为脍炙人口。代表作品有《南海旅次》《中秋对月》。著有《曹松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代远已难问,累累次古城”,诗人点明古冢年代久远,“代远”强调了时间的跨度,“已难问”则表现出对其背后故事难以探寻的无奈。“累累次古城”,描绘出古冢数量众多,与古老的城池相伴,给人一种历史的厚重感。“民田侵不尽,客路踏还平”,写古冢对民田的侵占,然而却无法尽数清理,行客之路从上面踏过又变得平坦,体现出一种无奈与沧桑之感。“作穴蛇分蛰,依冈鹿绕行”,通过描写蛇在冢间洞穴蛰伏、鹿绕冢而行的景象,增添了古冢的荒凉氛围,暗示了古冢周围环境的寂静与荒芜。“唯应风雨夕,鬼火出林明”,描绘风雨之夜鬼火闪烁的景象,“唯应”强调了这种景象的特殊性,“鬼火出林明”营造出神秘、阴森的氛围,进一步强化了古冢的荒凉与沧桑感,表达了诗人对岁月流逝、世事变迁的感慨。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徐夤《蝴蝶三首》

下一篇:唐·李建勋《小园》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