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ǎi
táng
huā

朝代:唐作者:齐己浏览量:1
fán
táo
shèng
méi
hán
shí
xún
qián
shè
hòu
kāi
bàn
yuè
xuān
liú
yàn
tài
liǎng
shí
fēng
miǎn
shāng
cuī
rén
lián
shī
chóng
dié
liàn
xiāng
duō
gèng
lái
yóu
cán
hóng
xiàng
chūn
dān
xiāng
chí
tái

译文

比桃李更繁茂,比梅花开得更盛,在寒食节前十天到春社日后这段时间开放。半月暖阳中留存娇艳姿态,虽经历风雨却未被摧残,人们喜爱它品格独特而反复赋诗赞美,蝴蝶因花香浓郁,即便夜晚也频频来访。暮春时节仍留有残花,牡丹随后在池畔绽放。

逐句剖析

"繁于桃李盛于梅":比桃李更繁茂,比梅花开得更盛,

"寒食旬前社后开":在寒食节前十天到春社日后这段时间开放。

# 社:指春社。古时春季祭祀土神的日子。,寒食:节令名。在清明节的前一天。

"半月暄和留艳态":半月暖阳中留存娇艳姿态,

# 暄和:暖和。

"两时风雨免伤摧":虽经历风雨却未被摧残,

"人怜格异诗重赋":人们喜爱它品格独特而反复赋诗赞美,

# 格异:品格独特,与众不同。

"蝶恋香多夜更来":蝴蝶因花香浓郁,即便夜晚也频频来访。

"犹得残红向春暮":暮春时节仍留有残花,

# 残红:犹落红,落花。

"牡丹相继发池台":牡丹随后在池畔绽放。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海棠花》是唐代诗人齐己创作的一首七言律诗,描绘了海棠花的美丽与生机,表达了诗人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首联诗人描绘了海棠花的繁茂与盛开,强调了海棠花在寒食节前、社日之后绽放的时节特点。颔联诗人描绘了海棠花在半月的温暖中保持艳态,在两时的风雨中免受摧残,展现了海棠花的坚韧与美丽。颈联诗人通过人们的赋诗和蝴蝶的夜访,进一步强调了海棠花的独特魅力和芬芳。尾联诗人通过人们的赋诗和蝴蝶的夜访,进一步强调了海棠花的独特魅力和芬芳。这首诗语言清新自然,意境优美,通过对海棠花的细腻描写,诗人成功地传达了对自然之美的赞美和对海棠花的喜爱之情。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首联:“繁于桃李盛于梅,寒食旬前社后开。”诗人开篇便描绘了海棠花的繁盛,将其与桃李和梅花相比较,突出海棠花的美丽。海棠花在寒食节前、社日后盛开,这一时间点的选择,既展现了海棠花的独特,也暗示了其在春天中的重要地位。颔联:“半月暄和留艳态,两时风雨免伤摧。”进一步描绘了海棠花的坚韧。在半个月的温暖天气中,海棠花依然保持着艳丽的姿态;即使在风雨交加的时刻,海棠花也能够免受摧残。这里不仅展现了海棠花的美丽,更突出了其在逆境中的坚强。颈联:“人怜格异诗重赋,蝶恋香多夜更来。”诗人通过人们的喜爱和蝴蝶的眷恋,进一步强调了海棠花的独特魅力。人们因为海棠花的格调不同而多次赋诗赞美,蝴蝶则因为海棠花的香气浓郁而在夜晚也前来徘徊。这一联不仅展现了海棠花的美丽,也体现了其在自然界中的吸引力。尾联:“犹得残红向春暮,牡丹相继发池台。”诗人描绘了海棠花在春天结束时依然残留的美丽,以及牡丹花相继绽放的景象。即使到了春天的末尾,海棠花依然保持着残红,而牡丹花则在池台边相继开放,为春天增添了更多的色彩。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佚名《神鸡童谣》

下一篇:唐·李贺《伤心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