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北来南去几时休":南北奔波,何时才是尽头,
"人在光阴似箭流":人在光阴的流逝中,恰似箭一般飞驰难留。
"直待江山尽无路":直到江山穷尽,再无前行之路,
"始因抛得别离愁":才终于能抛开那无尽的别离烦忧。
晚唐诗人
罗邺(825?~893?),唐代诗人。余杭(今浙江杭州余杭区)人。出身于盐铁小吏之家,累举进士不第。少时随父寓居池州,大中年间寓居长安。罗邺与罗隐、罗虬合称“三罗”,明代有人将其置于“三罗”之首。其擅长七言律诗,多感怀怨愤之作,写身世之感,颇有理趣。间用俚语入诗,晓畅明白。辑有《罗邺诗集》1卷。
1. 分段赏析
诗的前两句“北来南去几时休,人在光阴似箭流”,以一种直白且深沉的笔触,勾勒出人生奔波的无奈与时光飞逝的感慨。“北来南去”形象地描绘出人们为了生活、理想或其他缘由,不停地在南北之间辗转奔走,宛如漂泊的浮萍,不知何处是归宿,也不知这奔波的日子何时才是尽头,充满了对人生旅程不确定性的迷茫与喟叹。而“人在光阴似箭流”则将视角聚焦于时光的匆匆流逝,把人生置于时间的长河中,强调人在世间就如同被时光的洪流裹挟,不知不觉间岁月已匆匆而逝,流露出对时光无情、生命短暂的叹息。后两句“直待江山尽无路,始因抛得别离愁”,则在情感上进一步深化和转折。“直待江山尽无路”营造出一种绝境之感,仿佛人生走到了山穷水尽的地步,所有的道路都被阻断,再无前行的可能。而在这看似绝望的时刻,“始因抛得别离愁”,诗人笔锋一转,指出在这样的情境下,反而能够抛开那萦绕心头的别离之愁。或许在此之前,离别之愁如同阴影般伴随着人生的奔波而存在,而当一切外在的追求与道路都消失殆尽时,心灵才被迫直面内心,从而放下了那份因离别而产生的愁绪,表达出一种在困境中对情感的超脱与释然,也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在历经沧桑后对人生情感的深刻洞察与豁达态度。