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朵朵精神叶叶柔":每一朵花都精神抖擞,每一片叶都温润如玉,
# 叶叶:每一片叶子。
"雨晴香拂醉人头":雨后晴天,花香飘拂,令人陶醉。
"石家锦幛依然在":花开繁华,好像石崇的五十里锦步障依然光鲜亮丽,
# 石家锦幛:形容蔷薇花的美丽。锦幛:锦制的帷帐。亦泛指华美的帷帐。
"闲倚狂风夜不收":在狂风之夜悠闲地倚在墙上,并不收拢她的花瓣。
# 闲倚:悠闲地倚靠着。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描绘了蔷薇花花朵充满精神、叶片柔软的形态,以及雨晴后花香醉人的情景。运用用典、比喻和拟人等手法,将蔷薇花比作石家锦障,赋予其“闲倚狂风”的人格化姿态,体现了蔷薇花在经历风雨后依然顽强绽放的生命力,以及坚韧洒脱的精神品质,表达了诗人对蔷薇花的喜爱与赞美之情。
2. 写作手法
拟人:将蔷薇花赋予人的“精神”“闲”等特质,“朵朵精神”写出蔷薇花充满生机活力的气质,“闲倚狂风夜不收”则让蔷薇花呈现出悠闲自在、坚韧洒脱,在狂风中依然傲然挺立的姿态,使蔷薇花的形象更加鲜活生动。比喻:把蔷薇花比作石崇的锦障,“石家锦障依然在”运用比喻,形象地描绘出蔷薇花盛开时繁花似锦、华丽灿烂的姿容,增强了诗歌的画面感。用典:引用石崇与王恺争奢斗豪设置锦帐的典故,“石家锦帐依然在”借由典故,丰富了诗歌的内涵,让诗的意境得到升华,也使读者能更好地感受蔷薇花的繁盛华美。借物抒情:诗人通过描写蔷薇花花朵精神、叶片柔软、香气醉人,以及在狂风中依然绽放的特点,抒发了对蔷薇花的喜爱之情,同时赞美了蔷薇花坚韧洒脱的精神品质。
3. 分段赏析
《蔷薇花》第一句“朵朵精神叶叶柔”:诗人以简洁明快的语言,抓住蔷薇花和叶的特点。“朵朵”“叶叶”强调数量,展现蔷薇花繁叶茂之态。“精神”一词运用拟人,赋予蔷薇花以人的气质,使其充满生机与活力;“柔”字则生动地描绘出叶片的柔软质感,表达了诗人对蔷薇花叶的喜爱之情。第二句“雨晴香拂醉人头”:“雨晴”点明环境背景,暗示蔷薇花经历风雨洗礼后依然挺立。“香拂”运用拟人,写出蔷薇花香仿佛主动吹拂,香气浓郁。“醉人头”进一步夸张地表现花香的迷人程度,侧面烘托出蔷薇花的魅力,也体现出诗人陶醉于花香之中。第三句“石家锦障依然在”:运用石崇设锦障的典故,并将蔷薇花比作锦障,采用比喻修辞,形象地写出蔷薇花盛开时繁花似锦、华丽灿烂的姿容,让读者仿佛看到大片绚烂的蔷薇花海,增强了诗歌的艺术感染力。第四句“闲倚狂风夜不收”:“闲”字运用拟人,把蔷薇花当作悠闲自在的人,在狂风肆虐的夜晚,依然随意倚靠,不被狂风所扰,不收拢花瓣。生动地突出了蔷薇花坚韧洒脱、傲然不屈的精神品质,寄寓了诗人对这种精神的赞美。
4. 作品点评
杜牧的《蔷薇花》是一首别具特色的七言绝句,在咏物诗中有着独特的价值。其语言风格简洁凝练,寥寥数语便将蔷薇花的神韵勾勒而出。“朵朵精神叶叶柔,雨晴香拂醉人头”,生动展现了蔷薇花的外在形态与迷人香气,给人以清新自然之感,让读者仿佛身临其境,嗅到那淡雅花香,极具画面感与感染力。“石家锦嶂依然在,闲倚狂风夜不收”一句,巧妙运用典故,将蔷薇花与石崇家的锦嶂相比,不仅丰富了诗歌的文化内涵,更突出了蔷薇花在狂风中坚韧不屈的姿态,使蔷薇花的形象更为立体饱满。整首诗意境优美,通过对蔷薇花的描绘,既展现了自然界的美好,又讴歌了生命的坚韧精神,以小见大,引发读者对生命的思考。此诗虽未像一些名篇那样被广泛传颂,但在艺术表现和情感传达上均有独到之处,尽显杜牧诗歌善于捕捉自然之美、借物抒情的写作特色,具有较高的文学价值。
上一篇:唐·杜牧《春思》
下一篇:唐·许浑《学仙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