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泊舟古城下":我把船停靠在古城之下,
"高阁快登眺":登上高阁畅快地登高远望。
"大江会彭蠡":浩荡的大江与彭蠡泽交汇,
"群峰豁玄峤":群山连绵之中,骤然展现出高峻幽深的山峰。
"清影涵空明":清澈的影子倒映着天空的澄澈明亮,
"黛色凝远照":青黑色的山色在远处阳光的映照下凝重深沉。
"碑留太史书":古碑上留存着太史所写的文字,
"词刻长公调":石壁上刻着长公所作的词调。
"绝粒感楚囚":想起那些绝食抗争的楚囚,
"丹衷犹照耀":他们宁死不屈的精神依旧闪耀。
"怀哉不可招":心中深深怀念他们却无法将他们招回,
"凭阑一悲啸":只能倚靠栏杆悲愤地长啸。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分段赏析
“泊舟古城下,高阁快登眺”,开篇点明诗人停船于古城之下,随后登上高阁尽情眺望,为全诗奠定了登高抒怀的基调,一个“快”字,生动地表现出诗人登高时的急切与畅快。“大江会彭蠡,群峰豁玄峤”,描绘了大江与彭蠡泽交汇的雄浑壮阔之景,以及群峰环绕的险峻高耸之态,展现出大自然的磅礴气势。“清影涵空明,黛色凝远照”,从视觉角度细腻地刻画了江水的清澈空明,仿佛能容纳一切,山峰的黛色在远处阳光的映照下显得格外凝重,营造出一种宁静悠远的氛围。“碑留太史书,词刻长公调”,由眼前的自然景色转向历史遗迹,古城中的碑刻留存着太史的文字、长公的词调,引发了诗人对历史的追思,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绝粒感楚囚,丹衷犹照耀”,诗人联想到如楚囚般坚贞不屈、绝食抗争的历史人物,他们赤诚的忠心至今仍闪耀着光芒,表达了对这些人物的敬仰之情。“怀哉不可招,凭阑一悲啸”,诗人凭栏悲叹,缅怀历史人物却无法将他们招回,只能发出一声悲啸,抒发了自己怀才不遇的悲愤与无奈。
上一篇:唐·戴叔伦《从军行》
下一篇:唐·吕洞宾《窑头坯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