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iáo
dōng
èr
shǒu

朝代:隋作者:杨广浏览量:2
liáo
dōng
hǎi
běi
jiǎn
cháng
jīng
fēng
yún
wàn
qīng
fāng
dāng
xiāo
fēng
sàn
niú
xuán
shī
yàn
hào
jīng
qián
hòu
zhèn
jūn
wēi
yǐn
zhì
jiě
róng
pàn
xíng
wàn
kōng
dào
yuán
guī
bǐng
máo
zhàng
jié
dìng
liáo
dōng
guó
biàn
fēng
qīng
kǎi
jié
jiǔ
shuǐ
guī
yàn
luò
yáng
gōng
gōng
xíng
shǎng
yān
liú
quán
jūn
jiè
zhì
móu
nán
gōng
dào
shàng
xiān
fēng
yōng
chǐ
齿
hóu
suí
shū
yuē
nián
yáng
gāo
liáo
shuǐ
zhàn
dōng
àn
zéi
zhī
jìn
wéi
liáo
dōng

译文

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岂能空手从五原无功而返。手持节旄平定辽东之地,俘获敌寇后推行王化新风。在九都水边高唱胜利的歌声,在洛阳宫开宴庆功。记录功勋赏赐将士毫不拖延,全军大胜皆凭借智慧谋略。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隋书》记载:大业八年,隋炀帝率军讨伐高丽。隋军渡过辽水后。在辽水东岸与高丽军队展开大规模战役。进攻并击败了敌方。随后,隋军继续进军,围困了辽东郡。

逐句剖析

"辽东海北剪长鲸":不远万里跨海渡江,征讨辽东,终于剪除了辽东巨寇,

# 长鲸:此指与隋朝对立的高句丽。,剪:剪除。,海北:渤海北面。

"风云万里清":使风云弥漫的战场硝烟归于平静。

# 万里清:指战争结束后万里晴空,一切都回归平静。,风云:指硝烟弥漫的战场气氛。

"方当销锋散马牛":此时正应当熔化兵器放养马牛,尽享太平,

# 销锋:熔化、销毁兵器。

"旋师宴镐京":将士们班师回朝,在京都设宴庆功。

# 镐京:西周首部,在西安东南沣水东岸。

"前歌后舞振军威":酒席上歌舞欢闹,更显现出军威,

"饮至解戎衣":战士们开怀畅饮,直到醉了方才归去。

"判不徒行万里去":决不会去辽东白走一遭,

# 判:截然不同。

"空道五原归":岂能空手从五原无功而返。

"秉旄仗节定辽东":手持节旄平定辽东之地,

# 节:古称司节、竹节。满族敲击打鸣乐器。,旄:代指用牦牛尾装饰的旗子。

"俘馘变夷风":俘获敌寇后推行王化新风。

# 馘:割下左耳。

"清歌凯捷九都水":在九都水边高唱胜利的歌声,

# 九都水:当作丸都水。丸都,在吉林集安市。高句丽王都所在。

"归宴洛阳宫":在洛阳宫开宴庆功。

"策功行赏不淹留":记录功勋赏赐将士毫不拖延,

# 不淹留:指不滞留,不吝啬封赏。

"全军藉智谋":全军大胜皆凭借智慧谋略。

"讵似南宫复道上":别说是尚书省这样高级的官员得到了封赏,

"先封雍齿侯":就连雍齿那样素来有积怨的人也毫不例外。

# 雍齿:汉代的人名。这里运用的是典故。刘邦最忌恨雍齿,因为他虽然功劳多,但太张狂,几次想把他杀掉。刘邦定国后,封赏故旧亲近,诛伐旧日私怨,张良力谏刘邦封赏夙怨雍齿,用来安定群臣之心。

"《隋书》曰":《隋书》记载:

"大业八年":大业八年,

"炀帝伐高丽":隋炀帝率军讨伐高丽。

"度辽水":隋军渡过辽水后。

"大战于东岸":在辽水东岸与高丽军队展开大规模战役。

"击贼破之":进攻并击败了敌方。

"进围辽东":随后,隋军继续进军,围困了辽东郡。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纪辽东二首》是隋代隋炀帝杨广创作的一组杂言古诗。这组诗充满胜利的豪情,通过描绘军事行动胜利后盛大的庆祝场景,展现将领的英明与将士的威武。第一首诗主要刻画战争结束后,兵器入库、战马放归的和平景象及庆祝的欢欣氛围;第二首诗以刚健的笔调继续描绘战争胜利,写对将士功绩的及时奖励与肯定,最后以反问语气,将此次胜利与前代先封雍齿侯的典故对比,衬托出对此次胜利的肯定与赞美。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杂言古诗,也是一组边塞诗。描绘了军事行动胜利后盛大的庆祝场面,体现将领的英明与将士的威武。第一首刻画战后兵器入库、战马放归的和平及庆祝欢欣;第二首写对将士功绩及时奖励,以反问对比典故,肯定赞美此次胜利。

2. 写作手法

用典:“销锋散马牛”化用“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典故,原意是将兵器销毁、战马放牧,象征战争结束后的和平景象,诗人借此描绘战后兵器入库、战马放归的和平场景,既暗含对战争终结的肯定,也体现对天下太平的向往。对比:第二首结尾以汉代“先封雍齿侯”的权宜之举与隋军“策功行赏不淹留”的及时封赏形成对比,衬出此次胜利在军事与政治层面的双重圆满,强化对当下胜利的赞美。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前两句“辽东海北剪长鲸,风云万里清”,以“剪长鲸”的比喻形象勾勒出隋军在辽东海北海域剪除强敌的英勇行动,“风云万里清”则以自然景象的变化映射战场肃清后的广阔清平,既展现军事行动的迅猛果决,又暗含天下初定的豪迈气势。三四句“方当销锋散马牛,旋师宴镐京”,承胜利之势铺陈战后图景:“销锋散马牛”化用“马放南山、刀枪入库”的典故,象征战争终结后的和平重建;“旋师宴镐京”则将凯旋庆典置于镐京这一历史厚重之地,既显皇家威仪,又以宴饮场景的铺陈传递出对胜利的隆重纪念与对和平的珍视。五六句“前歌后舞振军威,饮至解戎衣”,以“前歌后舞”的动态描写展现军队凯旋时的昂扬风貌——前行者歌声嘹亮,后列者舞姿雄健,军威在歌舞中更显肃穆壮丽;“饮至解戎衣”则通过庆功宴上解下战袍的细节,将紧张战事与战后松弛形成对比,既见将士的纪律严明,亦显胜利后的身心舒展。七八句“判不徒行万里去,空道五原归”,以“判不徒行”“空道”的双重否定强化出征的必然性与成果的确定性:隋军绝非徒劳远征,而是以实际胜利打破“空归五原”的无功而返,字里行间尽是对军事行动正义性与将士使命感的肯定,暗含对隋王朝国力强盛的自信。第二首前两句“秉旄伏节定辽东,俘馘变夷风”,以“秉旄伏节”的庄重姿态刻画将领持节统军的威严,“定辽东”三字凝练概括战略目标的达成;“俘馘变夷风”则从文化层面延伸胜利意义,通过俘获敌人、传播王化,使边地风俗得以革新,既显军事威慑力,亦见中原文明的辐射影响。三四句“清歌凯捷九都水,归宴雒阳宫”,将庆功场景从战场延伸至都城:“清歌凯捷”以歌声传递胜利喜悦,“九都水”的地理标识为庆典增添地域纵深感;“归宴雒阳宫”则以洛阳宫的恢弘为背景,凸显凯旋仪式的规格之高,既呼应首章“宴镐京”的庆典传统,又通过都城宴饮强化中央对边疆胜利的掌控感。五六句“策功行赏不淹留,全军藉智谋”,聚焦战后论功行赏的及时性与胜利本质:“不淹留”强调对将士功绩的迅速肯定,避免寒了军心,体现治军的赏罚分明;“藉智谋”则点明胜利非凭蛮力,而是全军上下谋略的结晶,既赞将领运筹帷幄,亦显隋军战术的先进性,为“旋师”“归宴”的合理性提供逻辑支撑。七八句“讵似南宫复道上,先封雍齿侯”,以反问句式引入历史典故对比:汉代先封仇敌雍齿以安众心,本是权宜之计,而隋军此次胜利后“策功行赏不淹留”,直接论功行赏而无需迂回权术,既暗讽前代政治的复杂,更以“讵似”的强烈否定,凸显当下对将士功绩的直接认可与对胜利成果的自信把控,将全诗对军事与政治双重胜利的赞颂推向高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隋·佚名《郊庙朝会歌辞建隆乾德朝会乐章二十八首(其一)》

下一篇:隋·吕让《和入京》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