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澹荡韶光三月中":三月里春光舒缓荡漾,
# 韶光:常指春光。,澹荡:舒缓恬静,形容春天景色。
"牡丹偏自占春风":牡丹偏偏独自占据这春风。
"时过宝地寻香径":时常经过这宝地寻找飘香的路径,
# 宝地:佛地。此指慈恩寺清上人院。
"已见新花出故丛":已经看到新的牡丹花朵从旧花丛中长出。
"曲水亭西杏园北":在曲水亭西边、杏园的北边,
# 曲水亭西杏园北:这里指出慈恩寺的地理位置。慈恩寺在长安朱雀门街东第三街晋昌坊,其东面芙蓉园曲江(此诗称曲水),其南面通善坊有杏园。曲水:即曲江池。
"浓芳深院红霞色":深院里牡丹浓郁芬芳,有着如红霞般的颜色。
"擢秀全胜珠树林":牡丹的秀丽完全胜过珠树林,
# 珠树:神话传说中结珠的树。,擢秀:植物发荣滋长。擢:抽,拔。
"结根幸在青莲城":幸运的是它扎根在这寺院之中。
# 青莲城:指佛寺。青莲:印度植物青色莲花。城:一作域。区域。
"艳蕊鲜房次第开":艳丽的花蕊、鲜嫩的花房依次开放,
# 次第:依次。,鲜:一作仙。
"含烟洗露照苍苔":带着烟雾、洗净晨露,映照在苍苔之上。
"庞眉倚杖禅僧起":眉毛花白的老禅僧拄着拐杖起身,
# 禅僧:指清上人。,庞眉:大眉,指老人。
"轻翅萦枝舞蝶来":轻盈翅膀的蝴蝶围绕花枝飞舞而来。
"独坐南台时共美":独自坐在南台,时时与众人一同欣赏牡丹的美,
# 南台:御史台的别称,因在宫阙台西南,故称。
"闲行古刹情何已":古刹中悠闲行走,对牡丹的喜爱之情哪里能停止。
# 已:止。,古刹:古寺。此指慈恩寺。
"花间一曲奏阳春":在花丛间弹奏一曲《阳春》,
"应为芬芳比君子":应该把牡丹的芬芳比作君子的品格。
# 君子:泛指有才德的人,此指李中丞。,芬芳:此指牡丹花。,为:将。
中唐时期文学家
权德舆(759~818),唐代文学家。字载之。天水略阳(今甘肃秦安)人,后徙于润州丹阳(今江苏镇江)。名士权皋之子。以文章进身,由谏官累迁至礼部尚书、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卒于山南东道节度使任。谥文,后人称为权文公。权德舆为贞元、元和两朝文坛盟主,也是中唐台阁体的重要作家。其创作以文章著名,为文“尚气尚理”,主张“体物导志”“有补于时”,不满于“词或侈靡,理或底伏”之衰薄文风。其文弘博雅正,温润周详。其诗以五言居多,五古、五律赡缛浑厚,颇多佳作。严羽《沧浪诗话》谓其诗“有绝似盛唐者”。代表作品有《两汉辨亡论》《玉台体》《岭上逢久别者又别》等。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借慈恩寺清上人院“浓芳深院红霞色”等景象,写出牡丹春风中绽放的动态美,融入禅意与灵动细节,以花比君子凸显高洁。
2. 写作手法
对比:“擢秀全胜珠树林”,将牡丹与珠树林对比,突出牡丹的出众与艳丽,以珠树林的美衬托牡丹之美更胜一筹。动静结合:“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禅僧起”“舞蝶来”为动景,牡丹盛开的静态画面与人物、蝴蝶的动态相结合,使画面更具生机与活力。
3. 分段赏析
“澹荡韶光三月中,牡丹偏自占春风”,此句点明牡丹所处的时节与环境,将春日古刹中那舒缓荡漾的韶光氛围渲染得恰到好处。在这明媚的春光里,牡丹凭借其独特魅力,傲然绽放,独占春风。“时过宝地寻香径,已见新花出故丛”,描绘诗人时常踱步至这佛门宝地,寻觅那熟悉的芬芳路径,不经意间,惊喜地发现新的牡丹花已从往昔的花丛中探出头来,充满生机地绽放。“曲水亭西杏园北,浓芳深院红霞色”,精准点出牡丹的具体位置。作者对眼前的牡丹之美不禁赞叹连连:在这幽静深邃的庭院里,牡丹花开得如火如荼,恰似天边灿烂的红霞,浓郁的芬芳弥漫四周,令人深深沉醉。“擢秀全胜珠树林,结根幸在青莲城”,着重突出生长于佛寺中的牡丹的独特与幸运。其风姿绰约、明艳动人,神韵完全胜过神话传说中的“珠树林”。所谓“珠树”,乃神话中珍贵而美丽的树,借此更显牡丹之非凡。“艳蕊鲜房次第开,含烟洗露照苍苔”,进一步描绘在如此美好的环境中,牡丹的花蕊娇艳,花房鲜嫩,它们依次绽放。在晨雾的缭绕中,接受着晨露的润泽洗礼,在苍苔的映衬之下,显得愈发娇艳欲滴、精神抖擞,使得周围的氛围更添几分美妙。“庞眉倚杖禅僧起,轻翅萦枝舞蝶来”,此景展现出一幅宁静祥和的画面。这里没有世俗的喧嚣纷扰,亦无众人争赏的浮躁之气,唯有一位眉发皆白、拄着拐杖的禅僧悠然起身,还有那轻展翅膀、围绕花枝翩翩起舞的蝴蝶,一切都显得那么自然、和谐。“独坐南台时共美,闲行古刹情何已”,真切地倾诉了观赏者内心的感受。“独坐南台”之际,仿佛达到物我两忘的境界,静静地欣赏尘世中的这般美景。置身于这古老的寺院,人们能感受到一种悠然自得、超凡入圣的愉悦,尘世的种种烦恼与纷扰皆被抛却脑后,心灵仿佛得到了一次彻底的洗礼与净化。“花间一曲奏阳春,应为芬芳比君子”,在这繁花似锦、令人心潮澎湃的时刻,花丛间似乎奏响了高雅的《阳春白雪》之曲,一种清新奇特的美感油然而生。这种人与自然相融的美妙体验,促使作者不禁反思,进而由衷地发出“应为芬芳比君子”的感慨,瞬间升华了全诗的意境,赋予牡丹以君子般高洁的品质。
4. 作品点评
多数牡丹生于皇城名园,歌咏此类牡丹的诗词众多。然而,对佛家寺庙牡丹的描绘却极为少见。本诗作者独辟蹊径,选定寺庙中的牡丹进行歌咏,营造出别具一格的美感,令人耳目一新,着实难能可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