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碧水映丹霞":碧绿的泉水映照着红色的云霞,
"溅溅度浅沙":潺潺地流过浅浅的沙岸。
# 溅溅:水疾流貌。
"暗通山下草":泉水暗暗通连山下的草丛,
"流出洞中花":还流出了洞中飘落的花朵。
"净色和云落":纯净的泉色与白云一同飘落,
"喧声绕石斜":喧闹的泉声绕着斜石流淌。
"明朝更寻去":明天我要再去探寻这泉水,
"应到阮郎家":应该会到达阮郎的家所在之处。
# 阮:一作刘。
唐代诗人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杭州司兵参军。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贞元初。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其尤喜作律体,多酬赠唱和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代村中老人答》《宿石涧店闻妇人哭》《巫山高》《赠康治》等为传世佳作。今有《李端诗集》3卷。
1. 分段赏析
首联,“碧水映丹霞,溅溅度浅沙”,“映”字生动地写出了碧绿的泉水与红色云霞相互映照的美景,“溅溅”从声音角度描绘泉水轻快流淌过浅沙的情景,展现出一幅清新明丽的画面,奠定了全诗清幽的基调。颔联“暗通山下草,流出洞中花”,“暗通”“流出”用词巧妙,暗示泉水的流动路径神秘,仿佛连接着隐秘的世界,带出了山下的草和洞中流出的花,给人以无限遐想空间,增添了诗的空灵与奇幻之感。颈联“净色和云落,喧声绕石斜”,从视觉和听觉角度描写,“净色”写泉水纯净之色与云一同落下,富有动态美;“喧声”则描绘泉水绕石流淌发出的声响,“绕”字精准地表现出泉水流动的曲折之态,进一步丰富了泉水的形象。尾联“明朝更寻去,应到阮郎家”,诗人由眼前的泉水生发出探寻之意,借“阮郎”典故,含蓄地表达出对泉源仙境般世界的憧憬与向往,言有尽而意无穷。
上一篇:唐·赵嘏《喜张濆及第》
下一篇:唐·薛涛《别李郎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