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水连天暮":傍晚时分,白色的江水与天边暮色相连,
"洪波带日流":汹涌的波涛翻滚着,仿佛将那落日也裹挟着向远方流去。
# 洪波:巨大的波涛。
"风高云梦夕":傍晚时分,云梦泽上大风劲吹,气势浩大,
# 云梦:古泽名。旧说江北为云泽,江南为梦泽。一般泛指江汉平原和洞庭湖区一带。
"月满洞庭秋":秋夜里,一轮明月洒下银辉,将洞庭湖照得一片澄澈。
"沙上渔人火":沙滩上,闪烁着渔人点燃的点点灯火,
"烟中贾客舟":烟雾笼罩的江面上,飘荡着商人乘坐的艘艘船只。
# 贾:商人。
"西园与南浦":而那西园和南浦啊,与我相隔万里之遥,
# 南浦:南面子大的水边,泛指送别之地。,西园:古代著名的燕游之所。
"万里共悠悠":此时此刻,我们共同沉浸在这悠悠的思绪与情愁之中。
# 悠悠:悠长西不断。
唐代诗人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杭州司兵参军。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贞元初。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其尤喜作律体,多酬赠唱和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代村中老人答》《宿石涧店闻妇人哭》《巫山高》《赠康治》等为传世佳作。今有《李端诗集》3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山水诗。描述了洞庭湖暮色中白水连天、洪波带日的壮阔,秋夜风高月满的空寂,以及沙岸渔火、烟中贾客舟的人间景象。表达了对洞庭美景的赞叹,也暗含着一丝消极避世的幽思。
2. 写作手法
渲染:“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句以层层渲染的笔法勾勒出苍茫辽阔的秋夜图景。云梦泽的千顷平芜罩入一片渐深的靛蓝,远处的丘峦只剩模糊的剪影,在风中若隐若现,仿佛也在这高爽秋风中微微战栗。月光穿透风的缝隙,将云梦泽的苍茫与洞庭湖的浩渺连为一体,天地间只剩下风的呜咽、月的清辉,以及秋意漫过山水的寒凉与辽阔。联想:“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一句,见商人重利轻离,不禁念及自身宦游漂泊的孤寂,牵动家人悲欢的感伤。万里相隔的西园南浦,总在心头萦绕;昔日友朋欢聚与离别的愁绪,更让人牵念不已。抚今追昔,今昔的忧乐,感慨悠远。让情思在虚实之间流转。借景抒情:“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四句,以借景抒情的笔法,将苍茫情思融入天地景致,让情感随景物流转而自然流露。水的浩渺、波的汹涌、风的凛冽、月的清辉,皆是情感的载体。没有直白的“愁”与“叹”,却让读者在凝视这些景物时,分明触到了诗人面对天地时的敬畏、感怀时光的怅然、漂泊途中的孤寂与对温情的眷恋。
3. 分段赏析
首联“白水连天暮,洪波带日流”日暮黄昏,天地一片茫茫。放眼四顾,水天相衔,难辨边际。落日浸在翻腾的波涛里,像被浪涛牵着,缓缓飘向远方。勾勒出洞庭湖暮色里苍茫的水势。颔联“风高云梦夕,月满洞庭秋”,云梦泽大风扑面,洞庭湖波漾着皎洁月色。进一步渲染秋夜空阔与幽寂。前四句四句写尽暮天、落日、洪波、秋月与秋风,无萧瑟凄凉,反显夜景壮阔、场面雄浑。沙滩渔火点点,商船炊烟袅袅,更添生气与暖意。颈联“沙上渔人火,烟中贾客舟”,转而写湖畔人间烟火,沙岸渔火与商船暮烟交织。尤其沙滩渔火点点,商船炊烟袅袅,更添几分生气与暖意。尾联“西园与南浦,万里共悠悠”,由商人重利轻离,转而念及自身宦游漂泊、羁旅孤寂,念及家人悲欢,感伤暗生。西园南浦相隔万里,两地牵念,往昔友朋宴游与离愁别恨,更让人长思不已,抚今追昔,忧乐交织,寄慨绵长。
上一篇:唐·孙元晏《陈·结绮阁》
下一篇:唐·王翰《奉教和秋日四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