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朝代:唐作者:李端浏览量:3
hàn
shuǐ
zhì
qīng
zhuó
sōng
zhī
zhì
jiān
luó
ruò
shí
sān
ér
shì
jiā
yán
huā
zhōng
suǒ
lán
shēng
dāng
mén
yàn
cháo
lán
wèi
yàn
luò
wèi
piān
zhū
sǎo
liáng
zuò
fān
xián
婿
jiā
è
rén
shēng
zhào
jìng
zhī
yán
yòng
西
shī
qín
tíng
鹿
wéi
qiǎo
wěi
luàn
zhēn
jūn
shì
duō
fēng
xián
zhú
zēng
shēn
shā
rén
jiǔ
qiān
rén
zuì
qín
nòng
xián
xīn
bēi
cháng
wén
shàn
jiāo
ěr
chán
kǒu
shèn
gān
liáng
yào
shān
jǐn
fèng
huáng
lǒng
niǎo
rén
yán
zhǐ
yīng
xiàng
fēi
cái
yǐn
zào
tián
wén
yǒu
mìng
guān
zhú
jiāng
xíng
jiàn
guǐ
shén
rén
dēng
chéng
shēng
dōng
zhōng
zhào
yáng
běi
yuán
fān
shì
chǔ
shì
jiān
fǎn
chén
jiān
jūn
lèi

译文

汉水极其清澈,泥沙却浑浊,松枝极其坚硬,藤萝却柔弱。十三岁的女儿嫁到别人家,容貌像花一样,最终却落寞。兰花长在门前,燕子在帐幕上筑巢,兰芽还没长出,燕子的泥巢就掉落了。做婆婆时偏忌各位嫂子贤良,做媳妇时反而嫌弃婆家不好。人照镜子应当了解自己,无盐何必嫉妒西施。秦朝宫廷的野鹿忽然变成了马,巧诈虚伪混淆真假,您试着想想。伯奇掇蜂,贤德的父亲将他驱逐,曾参杀人,慈爱的母亲对他产生怀疑。买来千日醉的酒,人却不醉,琴刚弹一弦,心就已经悲伤。常听说好的交往不分彼此,谗言非常甜美,良药却很苦。山鸡有锦绣翅膀,难道是凤凰吗,陇地的鸟会学人说话,也只是鹦鹉。向栩没有才能,只是隐居灶间,田文有命运,哪能被门户关住。用犀角烛照江中行船,能看见鬼神,木人登上宴席,表演歌舞。乐毅向东去,最终留在赵国,阳虎向北驾车,反而到了楚国。世间的反复无常难以陈述,封好这封信送给你,泪水像雨一样。

逐句剖析

"汉水至清泥则浊":汉水极其清澈,泥沙却浑浊,

"松枝至坚萝则弱":松枝极其坚硬,藤萝却柔弱。

"十三女儿事他家":十三岁的女儿嫁到别人家,

"颜色如花终索寞":容貌像花一样,最终却落寞。

# 索寞:寂寞,冷落。

"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花长在门前,燕子在帐幕上筑巢,

# 燕巢幕:意思是燕子把窝做在帷幕上。比喻处境非常危险。

"兰芽未吐燕泥落":兰芽还没长出,燕子的泥巢就掉落了。

"为姑偏忌诸嫂良":做婆婆时偏忌各位嫂子贤良,

"作妇翻嫌婿家恶":做媳妇时反而嫌弃婆家不好。

"人生照镜须自知":人照镜子应当了解自己,

"无盐何用妒西施":无盐何必嫉妒西施。

# 无盐:丑女的代称。传说故事人物。姓钟离,名春,钟离春相传为齐国无盐邑(今山东东平)人,世称无盐女,其相貌丑陋无比。

"秦庭野鹿忽为马":秦朝宫廷的野鹿忽然变成了马,

"巧伪乱真君试思":巧诈虚伪混淆真假,您试着想想。

"伯奇掇蜂贤父逐":伯奇掇蜂,贤德的父亲将他驱逐,

"曾参杀人慈母疑":曾参杀人,慈爱的母亲对他产生怀疑。

"酒沽千日人不醉":买来千日醉的酒,人却不醉,

"琴弄一弦心已悲":琴刚弹一弦,心就已经悲伤。

"常闻善交无尔汝":常听说好的交往不分彼此,

"谗口甚甘良药苦":谗言非常甜美,良药却很苦。

"山鸡锦翼岂凤凰":山鸡有锦绣翅膀,难道是凤凰吗,

"陇鸟人言止鹦鹉":陇地的鸟会学人说话,也只是鹦鹉。

# 陇鸟:鹦鹉。

"向栩非才徒隐灶":向栩没有才能,只是隐居灶间,

# 向栩:东汉河内朝歌人。性卓诡不伦,常读老子,状如学道,又似狂生。长年坐于灶北板床上,累征不应。

"田文有命那关户":田文有命运,哪能被门户关住。

# 田文:即孟尝君。

"犀烛江行见鬼神":用犀角烛照江中行船,能看见鬼神,

# 犀烛:比喻能明察事理者。

"木人登席呈歌舞":木人登上宴席,表演歌舞。

"乐生东去终居赵":乐毅向东去,最终留在赵国,

# 去:一作仕。

"阳虎北辕翻适楚":阳虎向北驾车,反而到了楚国。

# 阳虎:春秋时鲁国季氏家臣,因作乱被追捕。

"世间反覆不易陈":世间的反复无常难以陈述,

"缄此贻君泪如雨":封好这封信送给你,泪水像雨一样。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杂歌》是唐代诗人李端创作的一首诗。此诗用典繁多,以自然现象起兴,铺叙世间反复无常之事,如女性处境变化、是非颠倒、流言害人等,还提及诸多对立矛盾之事。诗中蕴含着对世事的感慨,最后以“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收束,表达了内心的悲愤与无奈,语言沉郁蕴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李端(?~?),唐代诗人。字正己,赵州(今河北赵县)人。大历进士,授秘书省校书郎,后为杭州司兵参军。曾隐居衡山,自号衡岳幽人。约卒于贞元初。他是“大历十才子”之一,与钱起、卢纶等并称。其尤喜作律体,多酬赠唱和之作,个别作品对社会现实亦有所反映,一些写闺情的诗也清婉可诵。《代村中老人答》《宿石涧店闻妇人哭》《巫山高》《赠康治》等为传世佳作。今有《李端诗集》3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杂歌体诗,也是一首哲理诗。介绍了世间诸多反复无常的现象,描绘了自然之物的对立、人物处境的变迁、是非颠倒的事例等,体现了世事的复杂难测,营造了沉郁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世间反复无常的感慨与悲愤。

2. 写作手法

用典:本诗用典突出,贴切运用大量典故,如“伯奇掇蜂贤父逐”巧用伯奇掇蜂的典故,原意是伯奇因后母陷害,被贤父驱逐;诗人用此典故,表现了贤德之人遭谗害的现象,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对比:“谗口甚甘良药苦”将谗言的甜美与良药的苦涩对比,突出了谗言易被接受而忠言逆耳的现象,使道理更鲜明。铺陈:全诗铺叙了“世间反复”之事,从自然现象到人事变迁,从女性处境到历史典故,层层展开,全面展现了世事的复杂,让情感的抒发更充分。起兴:“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以汉水清而泥浊、松枝坚而藤萝弱起兴,引出下文对世间对立、反复之事的叙述,为全诗奠定感慨世事的基调。

3. 分段赏析

“汉水至清泥则浊,松枝至坚萝则弱”:此句以汉水的清澈与泥沙的浑浊、松枝的坚硬与藤萝的柔弱对比,开篇即展现自然中的对立现象。这种对比既符合自然常理,又为下文写世间的复杂反复做了铺垫,让读者初步感受到事物的矛盾性。​“十三女儿事他家,颜色如花终索寞”:写十三岁的少女嫁入别人家,虽有如花容貌最终却落寞度日。“颜色如花”与“终索寞”形成反差,展现了女性婚后处境的变化,暗含着对其命运的同情,也体现了世事的无常。​“兰生当门燕巢幕,兰芽未吐燕泥落”:兰花长在门前、燕子把巢筑在帐幕上,兰芽还没长出燕子的泥巢就掉落了。描绘出事物所处环境的危险,暗示着美好事物易遭破坏,进一步体现世间的不稳定。​“为姑偏忌诸嫂良,作妇翻嫌婿家恶”:当年做婆婆时偏忌各位嫂子贤良,如今做媳妇却反嫌婆家不好。前后态度的转变,反映出人的立场不同想法也不同,揭示了人情的复杂。​“人生照镜须自知,无盐何用妒西施”:人照镜子应了解自己,无盐何必嫉妒西施。以无盐和西施作比,告诫人们要正确认识自己,不要盲目嫉妒,蕴含着朴素的哲理。​“秦庭野鹿忽为马,巧伪乱真君试思”:秦朝宫廷里的野鹿忽然被说成马,以赵高指鹿为马的典故,说明巧诈虚伪能混淆真假,让读者思考世间是非颠倒的现象。​“伯奇掇蜂贤父逐,曾参杀人慈母疑”:伯奇因掇蜂之事被贤父驱逐,曾参因杀人传言让慈母生疑。用两个典故,展现了贤德之人易遭谗害、流言可畏的现实,充满对世事的感慨。​“酒沽千日人不醉,琴弄一弦心已悲”:即使是能让人醉千日的酒也喝不醉,弹起琴来刚拨一弦心就已悲伤。通过反常的情景,突出内心的悲苦深沉,难以排遣。​“常闻善交无尔汝,谗口甚甘良药苦”:常听说好的交往不分彼此,谗言像糖一样甜而良药却苦。对比善交与谗言、良药,揭示出人情世态的真实面貌。​“山鸡锦翼岂凤凰,陇鸟人言止鹦鹉”:山鸡虽有锦绣翅膀也不是凤凰,陇地的鸟会学人说话也只是鹦鹉。说明事物的本质不会因表面特征而改变,呼应前文“人生照镜须自知”的道理。​“向栩非才徒隐灶,田文有命那关户”:向栩没才能只是隐居灶间,田文有命运哪关得住门户。用两个人的事例,说明人的才能和命运并非由外在环境决定,体现世事的无常。​“犀烛江行见鬼神,木人登席呈歌舞”:用犀角烛照江中行船能看见鬼神,木人登上宴席表演歌舞。描绘奇特的景象,暗示世间有许多虚幻不实之事。​“乐生东去终居赵,阳虎北辕翻适楚”:乐毅向东去最终留在赵国,阳虎向北驾车反而到了楚国。人的行踪与预期不符,说明人生道路充满变数。​“世间反覆不易陈,缄此贻君泪如雨”:世间的反复无常难以一一陈述,封好这封信送给你,泪水如雨。总结全诗,直抒胸臆,将对世事的悲愤与无奈倾泻而出。

4. 作品点评

《杂歌》用典丰富,内容繁杂却围绕“世间反复”展开。诗歌从自然现象起兴,铺叙各类世事变迁、是非颠倒之事,蕴含深刻哲理。语言沉郁蕴藉,情感真挚,最后以泪如雨下作结,将对世事的感慨抒发得淋漓尽致,体现了诗人对现实的深刻洞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陈润《阙题》

下一篇:唐·王绩《初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