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běi

朝代:南北朝作者:王褒浏览量:2
qiū
fēng
chuī
hái
dòng
tíng
cháng
shān
lín
dài
jùn
tíng
zhàng
rào
huáng
xīn
bēi
fāng
yuè
cháng
duàn
lǒng
tóu
lín
zhēng
shī
dào
běi
shān
ē

译文

秋风吹动树叶,这景象好似洞庭湖水泛起的波浪。常山临近代郡,军事堡垒环绕着黄河。听到异乡的音乐心中悲愁,想起陇头歌更让人肝肠寸断。黄昏时分骑在马上,在北山山坳迷失了道路。

逐句剖析

"秋风吹木叶":秋风吹动树叶,

# 秋风吹木叶:“秋风”、“还似”二句:化用《楚辞·九歌·湘夫人》“嫋嫋兮秋风,洞庭波兮木叶下”。意即秋风吹起,木叶飘落,如此情景,犹如南方故国。

"还似洞庭波":这景象好似洞庭湖水泛起的波浪。

"常山临代郡":常山临近代郡,

# 代郡:位于今河北蔚县东北。,常山:关名,位干今河北唐县西北。

"亭障绕黄河":军事堡垒环绕着黄河。

# 亭障:亦作“亭鄣”,古代边塞要地设置的堡垒。

"心悲异方乐":听到异乡的音乐心中悲愁,

# 异方乐:即异域的音乐。

"肠断陇头歌":想起陇头歌更让人肝肠寸断。

# 陇头歌:乐府横吹曲名,内容多写征人的艰辛。

"薄暮临征马":黄昏时分骑在马上,

# 薄暮临征马:“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句:傍晚时将驱动征马,在北山拐角的地方迷失了道路。失道,迷路;山阿,山的拐角处。

"失道北山阿":在北山山坳迷失了道路。

# 山阿:山的拐弯处。,失道:迷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渡河北》是南北朝文学家王褒创作的五言律诗。开篇两句以眼前秋风落叶之景,勾连洞庭秋波,含蓄道出思乡之情;中间两句笔锋一转,勾勒出北方黄河边塞雄浑壮阔之景;五、六句直抒“心悲”“肠断”的深切感受;结尾以薄暮迷途收束,刻画诗人迷茫恍惚、痛苦怅惘之态。全诗层层递进,情感真挚,弥漫着慷慨悲凉的氛围,尽显苍劲雄健之风。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辞赋家

王褒(?~?),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汉宣帝时召为文臣,多次跟从皇帝游猎,每到一处就作歌颂,后拜谏议大夫,病逝于奉命到益州祭祀的途中。王褒善写诗歌,工于音律,长于辞赋。其作品的歌颂及娱乐色彩较强,辞藻华丽。其现存作品都是歌功颂德之作,如《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等,唯有《洞箫赋》较有特色,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文专写一种乐器的赋文。其另有俳谐之文《僮约》,文体近于民间契约,是用当时口语写的一篇赋体游戏文字,文笔生动简洁。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王褒出身江东望族,家族世代显赫,累代为相。此诗当作于其入仕北周之际,记述他渡黄河北上途中的见闻与感触。这并非普通的纪行之作,而是在对沿途景致的描绘中,寄寓了深沉的身世之叹与家国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也是一首边塞行旅诗。描绘了诗人渡黄河北上途中的秋景、边塞风光及沿途所闻,通过秋风落叶引发思乡之情,以常山代郡、亭障黄河展现边塞雄浑,借异方之乐、陇头之歌抒发内心悲愁,最终以薄暮失道刻画迷茫怅惘,体现了诗人对故土的眷恋、对身世的慨叹以及家国沦亡的万千思绪。

2. 写作手法

联想:开篇“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诗人由眼前秋风吹落树叶的景象,联想到洞庭湖碧波荡漾之景,将北方秋景与南国洞庭相勾连,借相似的水波意象勾起对南国的回忆,自然引发思乡之情。用典:诗人在颈联“肠断陇头歌”中,巧妙化用“陇头歌”典故。据记载,古乐府《陇头歌辞》描绘行人至陇头,闻流水呜咽之声而悲愁断肠,此典常被用于抒发离人愁绪。诗人借此典故,将自身羁旅边塞、远离故土的思乡之情与历史文化意象相勾连,借陇头悲歌的传统意蕴,强化了内心的悲愁与孤独,不仅使诗歌的情感表达更为深沉厚重,也增添了历史文化内涵,让读者在古今情感的共鸣中,更深刻地体会诗人的复杂心绪。情景交融:尾联“薄暮驱征马,失道北山阿”将暮色中迷途的情景与诗人心灰意懒、怅然若失的心境相融合,以景衬情,使情感表达含蓄而深沉。

3. 分段赏析

“秋风吹木叶,还似洞庭波”两句是诗歌的首联,起笔不凡。诗人从眼前秋风吹动树叶,落叶飘于黄河波上的景象写起,一个“似”字巧妙地将眼前之景与记忆中南国洞庭的秋景联系起来。这种跨越地域与时间的类比,不仅增添了轻柔忧郁的情味,更引发了诗人对故土的思念,为全诗奠定了思乡的情感基调,体现出诗人在客观物象中融入的强烈主观情感。“常山临代郡,亭障绕黄河”为颔联,描绘北渡所见之景。“常山”“代郡”点明地点,突出此地为边防要地;“亭障绕黄河”则勾勒出边塞军事堡垒环绕黄河的雄浑画面。诗人将深沉的历史感慨融入其中,昔日汉代边塞如今成为北朝异族工事,既展现了边塞的紧张局势,也暗含了对家国变迁的慨叹,景中含情,情因景生。“心悲异方乐,肠断陇头歌”是颈联,描写沿途所闻。诗人将“异方乐”与“陇头歌”对举,“异方乐”既指胡人所创的曲调,也暗指异族政权;“陇头歌”常表现戍卒征夫离愁别恨,格调悲慨苍凉。诗人在萧条秋野中,听闻呜咽歌声,不禁悲从中来,家国沦亡、身世遭际等思绪涌上心头,“心悲”“肠断”直接抒发了内心的痛苦,使情感表达强烈而真挚。“薄暮临征马,失道北山阿”作为尾联,以简洁的动作描写刻画诗人的情状。在暮色降临之际,诗人驱马前行却迷失道路于北山山坳,“薄暮”营造出苍茫、孤寂的氛围,“失道”既指现实中的迷路,更象征着诗人在人生道路上的迷茫与失落。诗人以景结情,将入仕异族后的悔恨、惆怅等复杂情感融入这一画面中,含蓄深沉,余韵悠长,与开篇的思乡之情相呼应,使诗歌结构完整。

4. 作品点评

这首诗笔触质朴自然,摒弃雕琢堆砌,遣词造句清新浅白,平实中蕴含深远意趣。诗人妙在巧妙化用典故,将历史掌故与个人心绪相融,借古抒怀,使诗歌兼具古典韵味与真挚情感。这种手法赋予作品含蓄隽永的韵味,让读者细品时领略深邃意蕴与浓烈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司空身世,与开府同,语意亦颇清新,但不得其纵横健笔耳。

现代原武汉大学中文系教授徐天闵《古今诗选》

# 诗短,含蓄的内容相当丰富,作为南朝的宫廷诗人,王褒的诗风本来是纤细柔弱的,时过境迁,沦落北朝,他的诗风也变得刚劲、苍凉。

原河北师范学院教授夏传才《中国古代山水旅游诗选讲》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释宝月《估客乐四首》

下一篇:南北朝·佚名《华山畿·奈何许》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