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天地一逆旅":天地就像是一个供人暂时歇宿的大旅店,
"我身兀如寄":我的身躯在这世间孤独地像是暂时寄居于此。
"夙乖华艳姿":向来就不追求那华丽美艳的姿容,
"独抱冲漠志":独自怀着淡泊宁静的志向。
"茅宇对诗书":在这简陋的茅草屋中,每日与诗书相对相伴,
"衡门绝车骑":简陋的柴门前没有车马往来的热闹和喧嚣。
"养素无外营":修养自己的素性,不向外去谋求功名利禄等身外之物,
"林泉引深契":山林和泉水能引发我内心深处的契合之感。
"青黄木之灾":树木因为有青黄艳丽的颜色而带来灾祸,
"锦绣牺牛累":身上披着锦绣的祭祀用的牛,承受着劳累和厄运。
"人生安贱贫":人生在世,应当安于贫贱的生活状态,
"所乐在适意":真正值得快乐的是在于让自己的内心感到舒适自在、惬意。
西汉辞赋家
王褒(?~?),西汉辞赋家。字子渊,资中(今四川资阳)人。汉宣帝时召为文臣,多次跟从皇帝游猎,每到一处就作歌颂,后拜谏议大夫,病逝于奉命到益州祭祀的途中。王褒善写诗歌,工于音律,长于辞赋。其作品的歌颂及娱乐色彩较强,辞藻华丽。其现存作品都是歌功颂德之作,如《圣主得贤臣颂》《甘泉宫颂》等,唯有《洞箫赋》较有特色,是文学史上第一篇全文专写一种乐器的赋文。其另有俳谐之文《僮约》,文体近于民间契约,是用当时口语写的一篇赋体游戏文字,文笔生动简洁。明人辑有《王谏议集》。
1. 分段赏析
“天地一逆旅,我身兀如寄”:诗人将天地比作一个大旅馆,而自己的身躯只是暂时寄居其中,以宏观的视角点明人生的短暂与渺小,蕴含着对生命的深刻感慨。“夙乖华艳姿,独抱冲漠志”:表明诗人向来不追求华丽艳美的外在姿态,而是独自怀抱淡泊宁静的志向,凸显出其超脱世俗、追求内心本真的高尚情操。“茅宇对诗书,衡门绝车骑”:描绘出诗人居住在简陋的茅屋中,与诗书相伴,门前冷清,没有车马往来的情景,生动展现了其宁静、清幽的生活环境,体现出一种远离喧嚣尘世的生活态度。“养素无外营,林泉引深契”:进一步说明诗人注重修养素性,不对外界的功名利禄有所营求,而与山林泉水建立起深厚的默契和情感联系,强调了其对自然的热爱以及在自然中寻求心灵慰藉的心境。“青黄木之灾,锦绣牺牛累。人生安贱贫,所乐在适意”:诗人以树木因有青黄之色而遭砍伐、牺牛因身披锦绣而被牵去祭祀为例,说明过于追求外在的华美或功名利禄会给自己带来灾祸和负担。进而得出人生应当安于贫贱,只要能让自己内心适意就好的结论,表达了一种超脱豁达的人生哲学和价值取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