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fāng
shù

朝代:南北朝作者:李爽浏览量:2
fāng
shù
qiān
zhū
yáo
dàng
sān
yáng
shí
ruǎn
lái
fēng
zhī
fán
niǎo
chí
chūn
zhì
huā
jǐn
xià
jìn
chéng
wéi
biān
chéng
yuǎn
shuí
néng
chí

译文

春来时,千株树木都竞相发出新芽,在夏日照耀下随风摇荡。夏日易多风,枝叶繁茂常易阻隔鸟儿远飞的脚步。春来花似锦,夏日即将来临,叶子繁茂如同帷幕低垂。远在他乡的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只是路途如此遥远,怕无法到达。

逐句剖析

"芳树千株发":春来时,千株树木都竞相发出新芽,

"摇荡三阳时":在夏日照耀下随风摇荡。

# 三阳:太阳高照的日子,这里指炎炎夏日。,摇荡:这里形容风中起舞的美妙姿态。

"气软来风易":夏日易多风,

"枝繁度鸟迟":枝叶繁茂常易阻隔鸟儿远飞的脚步。

"春至花如锦":春来花似锦,

"夏近叶成帷":夏日即将来临,叶子繁茂如同帷幕低垂。

# 帷:帷帐,帷幕。

"欲寄边城客":远在他乡的游子想寄平安到家中,

"路远谁能持":只是路途如此遥远,怕无法到达。

# 路远谁能持:乐府云。一作路远讵难持。《类聚》八十八。《乐府诗集》十七作芳树。《诗纪》百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芳树》是南北朝诗人李爽创作的乐府诗。诗歌前六句描绘了三阳时节,千株芳树蓬勃生长的景象,春风轻柔,树枝繁茂,鸟儿穿行迟缓,春天繁花似锦,夏日绿叶如帷,勾勒出一幅生机盎然的自然画卷。后两句笔锋一转,诗人欲将芳树寄给边城之人,却因路途遥远而无奈叹息,以景衬情,含蓄地表达出对边城之人的思念与牵挂。全诗语言质朴自然,通过景物描写与情感抒发的巧妙结合,将诗人内心细腻的情感展现得淋漓尽致,情景交融,富有韵味。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诗,也是一首羁旅思乡诗。诗中描绘了芳树在季节流转中的繁茂景象:千株芳树在春日盛放,花枝摇曳于和煦春风中,春日繁花似锦,入夏绿荫如帷。表达了漂泊异乡的游子对远方亲友的深切思念,以及路远难达的惆怅情怀。

2. 分段赏析

“芳树千株发,摇荡三阳时”,开篇点明时节为春日三阳(农历三月),以“千株发”展现树木繁茂、百花盛开的生机景象。“摇荡”一词赋予芳树动态之美,仿佛枝叶随风轻舞,暗含春风的温柔与生命的跃动。“气软来风易,枝繁度鸟迟”,进一步描绘春日的和煦与生机。“气软”呼应“三阳”的温暖气候,微风轻拂,触感柔和;“枝繁”则凸显树木枝叶的茂密,连飞鸟也因枝叶遮挡而飞行迟缓。此联通过触觉与视觉的结合,营造出闲适悠然的春日氛围,对仗工整,动静相宜。“春至花如锦,夏近叶成帷”,由春入夏,展现季节的流转与景物的变化。“花如锦”以锦缎比喻繁花似锦的绚烂,色彩明艳;“叶成帷”则以帷幕比拟茂密枝叶的遮蔽感,形象生动。两句通过比喻手法,既强化了春末夏初的繁盛之美,又暗含时光流逝的微妙感慨。“欲寄边城客,路远谁能持”,笔锋陡转,从写景转为抒情。诗人欲将春日芳华寄赠远方的友人,却因路途遥远而难以实现。“边城客”点明友人身处边塞,暗示相隔之遥与思念之深;“路远谁能持”以反问收尾,既流露无奈,又暗含对友情的珍视与无法传递的怅惘。全诗至此戛然而止,余韵悠长,将自然之美与人间情思融为一体,深化了诗歌的意境与情感层次。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谢灵运《夜宿石门诗》

下一篇:南北朝·范云《咏寒松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