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朝搴苑中兰":早上,到园子里摘兰花,
# 朝搴苑中兰:袭用屈原《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句意。搴:取。
"畏彼霜下歇":担心秋霜会把花朵摧残。
# 霜下歇:经霜冻而凋谢。歇,衰竭。,彼:指木兰等花草。
"暝还云际宿":晚上,回到高入云际的别墅中休息,
"弄此石上月":玩赏着山石上婆娑的月影。
# 弄:玩。指上两句所说鸟声、树叶声、风声等。
"鸟鸣识夜栖":从鸟鸣声中识别出夜鸟归巢栖息,
# 识:知。
"木落知风发":看到树叶飘落才知道山风已起。
"异音同至听":不同的声音都一起引发倾听,
# 至听:极为动听。至:一作致。,异音:不寻常的声响,指美妙动听的天籁,指上两句所说鸟声、树叶声、风声等。
"殊响俱清越":奇特的响声都显得清越悠扬。
# 清越:清脆悠扬。,殊响:与“异音”同义。
"妙物莫为赏":这美妙的景物却无人同我一起欣赏,
# 妙物:美好的景物,指上文兰、云、月、鸟、木、风等景物。
"芳醑谁与伐":这芳香的美酒谁与我共饮。
# 谁与伐:谁与我共同品赏其美味。伐,赞美。,芳醑:芳香的美酒。
"美人竟不来":远行的朋友,依然迟迟不归,
# 美人竟不来:美人二句引用屈原《九歌·少司命》:“与汝沐兮咸池,晞汝发兮阳之阿。望美人兮未来,临风恍兮浩歌。”诗中以美女喻友人,表达了缺少知音的落寞情绪。
"阳阿徒晞发":只能在向阳的山阿白白晒干头发。
# 晞发:晒干头发。,阳阿:古代神话传说中的山名。
南朝宋诗人,山水诗派鼻祖
谢灵运(385~433),南朝宋诗人。祖籍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生于会稽始宁(今浙江上虞南)。幼时寄养在钱塘杜家,所以小名客儿,后世又称谢客。谢玄之孙,晋时袭封康乐公,故称谢康乐。谢灵运是中国“山水诗派”鼻祖,诗与颜延之齐名,并称“颜谢”。与谢朓合称为“大小谢”,加上族弟谢惠连合称为“三谢”;与颜延之、鲍照合称“元嘉三大家”。谢灵运的诗大都描写会稽、永嘉、庐山等地的山水名胜,善以精丽之语刻画自然景物,开文学史上的山水诗一派,但有“玄言”余习,又“颇以繁芜为累”。他创作的《山居赋》作为山水赋的代表,对后世山水诗的发展产生极大影响,也引领了南北朝山水小品文。谢灵运还兼通史学,工于书法,翻译佛经,曾奉诏撰《晋书》。 明人辑有《谢康乐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山水隐逸诗。诗人夜宿石门岩,从晨起采兰的期待,到暮归云际宿、玩赏石上月的雅趣,借鸟鸣、木落之景,听异音殊响的清越,抒发对自然妙境无人共赏的感慨,以及盼“美人”不至的怅惘,展现隐居生活的幽思与情怀。
2. 写作手法
化用:“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化用《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借采兰意象,关联自身才德如兰恐遭世俗摧折的境遇,暗合屈子孤高忧愤;“暝还云际宿”暗用《九歌・少司命》诗意,传递孤独无伴、有所期待的怅惘;“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化用《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以“美人”象征知音与理想境界,抒发期盼落空的失落,更凸显孤高自守、不与凡俗同流的坚守,借经典诗意传递复杂情感与品格,增添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朝搴苑中兰,畏彼霜下歇”化用《离骚》“朝搴阰之木兰兮”,那兰草本是美好事物的象征,诗人见了便想采摘把玩,偏又怕它在霜露里早早凋残——这隐喻多像在说自己,一身才德如兰,却总担惊受怕被世俗风霜摧折,字里行间满是怀才不遇的怨艾与自怜,暗合着屈子那种孤高的忧愤,为全诗定下了沉郁的调子。“暝还云际宿,弄此石上月”更见深意。“云际宿”一句夸张写出石门别墅之高,仿佛夜宿云端,又暗用《九歌・少司命》的诗意,透着股孤独无伴、似有所待的怅惘,山夜的清寂都浸在这五个字里。而“弄此石上月”,把月光洒在石上的模样比作流动轻柔的乐章,诗人就着这月色静静把玩,那点清凉与淡淡的忧郁也便融入其间,一个高洁又多情的形象立在了眼前。将这四句连起来看,一、三句与二、四句还藏着松散的隔句对,读来自有章法。接着四句转写山夜景致,别有一番滋味。“鸟鸣识夜栖,木落知风发”,不说夜深,偏从鸟儿归巢的啾鸣渐歇中感知夜已深沉;不直接写风,却借树叶簌簌飘落让人知晓山风乍起。这般以听觉写夜静,反倒愈发衬出山林的幽深与夜的静谧,万物运化的节律都在这声响的起伏里了。“异音同致听,殊响俱清越”更是妙笔,夜中山间的种种声响——或是远处的虫吟,或是近处的溪声,在此刻都成了清越的曲调。这原不是实写听到多少声音,而是诗人心中对这些声响的一种心领神会,仿佛在幻觉里与这山夜达成了某种神秘的沟通,透着他对自然独有的感知力。“妙物莫为赏,芳醑谁与伐”便由景生情了:这般美好的景致,兰草、月色、清越的声响,竟无人共赏;杯中美酒,也寻不到知己同饮。这哪里是叹景,分明是暗讽世俗之人多庸俗,难觅一个有高逸情趣的同道,那份深深的寂寥,全在“谁与”二字里藏着。末句“美人竟不来,阳阿徒晞发”化用《九歌・少司命》“望美人兮未来”的意涵,“美人”既是期盼中的知音,也象征着心中的理想境界。可“美人”终究没来,只能独自在山巅迎着晨光梳理发丝,那份“徒”字里,有期盼落空的失落,更有即便如此,也不肯与凡俗同流的孤高——这份不被理解的坚守,倒让他孤高自许的品格在无人理解的孤寂中愈发鲜明。
4. 作品点评
《夜宿石门诗》是南北朝谢灵运所作的五言古诗,全诗以舒缓笔调引入,风格独特,将孤独感、自然之通与对知音之盼融于优美意境,展现了诗歌随情感丰富而深化的特质,在其诗作中别具一格,饶有韵致。
# 诗人夜宿于石门别墅的岩石上,听着乌声风声,感受着秋夜的美景,不禁悲从中来,如此佳色绝景,却无具有高情逸趣的人相伴同游,一起欣赏,一种孤独寂寞之感,油然而生。此诗没有在景物描写之后来一段哲理性的议论,与作者的其他山水诗的写法不同。
不详浙江省古代文学学会常务理事俞樟华《池塘春草——谢灵运、孟浩然、王维诗选》
# 异音同致听,空翠难强名,皆谢公独造语。
清沈德潜《古诗源》
上一篇:南北朝·沈约《咏筝诗》
下一篇:南北朝·李爽《芳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