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流火稍西倾":天上的大火星由中天渐渐向西斜,
# 西倾:指大火星由中天逐渐西降。后多借指农历七月暑渐退而秋将至之时。,流火:指大火星(即心宿)。夏历五月的黄昏,火星在中天,七月的黄昏,星的位置由中天逐渐西降。
"夕影遍曾城":落日的霞光笼罩了整座城。
"高天澄远色":高朗的天空充满了此时澄清的秋色,
# 澄:澄清的、没有瑕疵的。,高天:高空。高朗的天空。
"秋气入蝉声":知了的叫声伴随着秋天到来了。
南北朝末隋初诗人
薛道衡(540~609),隋代诗人。字玄卿,河东汾阴(今山西万荣)人。历仕北齐、北周,隋时官至司隶大夫,后为隋炀帝所害。薛道衡与卢思道齐名,在隋代诗人中艺术成就最高。其诗词藻华艳,边塞诗雄健。千古名作《昔昔盐》感情真切,体物工致,音律和婉,其中“空梁落燕泥”句为人传诵。另有名作《人日思归》《出塞二首》等。著有《薛道衡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写景诗。描绘了夕阳西沉余晖满城、天空高远清澈且秋意中传来蝉鸣的夏晚景象,通过视觉与听觉结合的白描手法营造出富有诗意画意的氛围。
2. 写作手法
多感官描写:“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从视觉角度,描绘出夕阳渐渐西斜,余晖铺满城池的画面,展现出夏日傍晚的宏大场景;“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一句中,“高天澄远色”继续以视觉写天空的澄澈辽远,“秋气入蝉声”则通过听觉,将秋意渐浓时蝉鸣的清寂纳入诗中,多感官结合,生动地营造出夏末秋初傍晚的独特氛围。白描:全诗以简练笔墨勾勒景象,“流火”“夕影”“高天”“蝉声”等意象直接呈现,不事雕琢。“夕影遍曾城”直白写余晖铺城,“秋气入蝉声”朴素点出秋意与蝉鸣的交融,纯用线条式描写营造清旷意境。
3. 分段赏析
“流火稍西倾,夕影遍曾城”两句是描写夏晚的夕阳景象。“流火”指西沉的太阳,“稍西倾”以动态笔触勾勒落日轨迹,“夕影遍曾城”则写余晖铺满层层叠叠的城墙,从视觉角度展现夕阳西沉时余晖笼罩全城的壮阔与静谧,简洁白描中见空间的延伸感。“高天澄远色,秋气入蝉声”两句是描写夏晚的天空与秋意。前句写天空高远澄澈,色彩明净,从视觉上拓展画面的纵深感;后句以“秋气”点明时令变化,将蝉声融入渐浓的秋意中,从听觉角度传递出季节更迭的微妙气息,视听结合间营造出清旷而略带萧瑟的夏末氛围,自然意象中蕴含时序流转的哲思。
下一篇:南北朝·阴铿《咏石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