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ēng

朝代:唐作者:韩偓浏览量:2
jiāng
hǎi
piān
zhōu
yún
shān
sēng
xiāng
féng
liǎng
ruò
shì
nán
néng

译文

在江海之上漂泊的扁舟客,在云山之间修行的一衲僧。两人相逢相对却默默无语,究竟哪个才是南宗慧能。

逐句剖析

"江海扁舟客":在江海之上漂泊的扁舟客,

"云山一衲僧":在云山之间修行的一衲僧。

"相逢两无语":两人相逢相对却默默无语,

"若个是南能":究竟哪个才是南宗慧能。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与僧》为唐末韩偓所作五言绝句。此诗描绘江海扁舟客与云山僧人相逢,相对无言,以“若个是南能”引发禅意与人生之思。运用白描手法,简洁质朴,二十字勾勒鲜明形象、营造静谧意境。体现韩偓诗歌创作多元性,在禅意表达和意境营造上独具特色,为研究唐末诗歌及禅意文化提供独特视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前两句“江海扁舟客,云山一衲僧”诗人用简单的笔触勾勒出两个形象。“江海扁舟客”描绘了一个在江海上行舟的旅客形象,展现出一种漂泊的状态,给人以孤独、羁旅之感。“云山一衲僧”则呈现出一位身披衲衣的僧人置身于云山之间,体现出僧人的超脱与宁静。通过这两个形象的并置,一为尘世的漂泊者,一为出世的修行者,形成鲜明的对照,奠定了全诗在世俗与禅意之间交织的氛围。后两句“相逢两无语,若个是南能”“相逢两无语”描绘出两人相遇却默默无言的场景。这种沉默有着丰富的内涵,也许是因为彼此心境不同,也许是一时不知从何说起。“若个是南能”是全诗的关键之笔,南能即慧能,是禅宗六祖。此处诗人通过这一疑问,巧妙地将主题引向对禅意的探寻。诗人在思索眼前的僧人是否能像慧能一样具有高深的禅悟,也借此表达自己对禅境和精神境界的思考,使诗歌超脱了简单的人物相遇描写,上升到对禅理的思考高度。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张祜《正月十五夜灯》

下一篇:唐·李白《金陵望汉江》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