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平生无志意":我平生本就没有高远的志向,
# 志意:意愿。,平生:此生,生来。
"少小婴忧患":年少时便被忧患缠身。
# 婴:缠绕。
"如何乘苦心":为何还要承载这苦愁之心,
# 乘:加。
"矧复值秋晏":更何况又恰逢这秋末时节。
# 秋晏:秋夕。晏,晚。,值:遇。,矧:况,况且。
"皎皎天月明":天上的月亮皎洁明亮,
# 皎皎:洁白明净貌。
"弈弈河宿烂":璀璨闪烁的银河星宿。
# 烂:光明。,河宿:银河中的星星。,弈弈:众多貌。
"萧瑟含风蝉":秋风里蝉鸣萧瑟凄切,
# 风蝉:古人认为蝉声所以能传播久远,是因为它凭藉着秋风的吹送。所以,蝉声又作为像喻,预示着秋意的来临,故名“风蝉”。,萧瑟:凄凉。
"寥唳度云雁":云层间雁叫清越悲凉。
# 云雁:作为候鸟,南来北往的大雁,如云烟游动,故曰“云雁”。,寥唳:形容声音凄清高远。
"寒商动清闺":寒风吹动清静的闺阁,
# 清闺:清静的居室。,寒商:秋风。秋气肃杀,与五音中凄厉的商音相应,故称。
"孤灯暧幽幔":一盏孤灯在幽幔中散发着昏黄的光。
# 幽幔:深闺中的帐幕。,暧:暗昧不明貌。
"耿介繁虑积":正直的品性让我积郁诸多忧虑,
# 耿介:光明正直。
"展转长宵半":辗转反侧直到夜半仍难入眠。
# 展转:翻来覆去。
"夷险难豫谋":世间的平坦与艰险难以预先谋划,
# 豫谋:豫先谋划。,夷险:指平险,平坦与险阻,亦指国运的平顺与艰险。
"倚伏昧前算":盛衰相依难以测算。
# 昧:掩盖。,倚伏:指祸福。《老子》:“祸兮福之所倚,福兮祸之所伏。”
"虽好相如达":我虽欣赏司马相如的豁达通达,
# 达:通达,不拘礼。,相如:司马相如,西汉辞赋家。史载,司马相如家贫无以自业。但以其才华赢得了富豪之女卓文君的欢爱,两人私奔后开办酒店,文君当垆,相如自著粗衣与奴婢一起劳作,不耻其状。其品行颇为后世不拘礼法之士所称道。
"不同长卿慢":却不认同他那般疏狂傲慢的态度。
# 慢:傲慢,玩世不恭。,长卿:相如字。
"颇悦郑生偃":更倾慕郑子真隐居山野的洒脱,
# 偃:偃仰不仕。,郑生:指郑均,字仲虞,东平任城人。范晔《后汉书》云“其以病告归,帝敕赐尚书禄,以终其身,故人号为白衣尚书。”
"无取白衣宦":不愿求取无功的官职虚名。
# 白衣宦:指像白衣尚书这样的官宦。
"未知古人心":既然难以完全知晓古人的心思,
# 古人:指司马相如和郑均。
"且从性所玩":姑且就顺从本性去寻得欢娱。
# 玩:爱好。,性:本性。
"宾至可命觞":宾客到来时便命人摆酒畅饮,
# 命觞:置酒。
"朋来当染翰":朋友相聚时当提笔挥洒诗翰。
# 染翰:作诗文。翰,笔。
"高台骤登践":时常登上高台纵目远眺,
# 登践:登临。,骤:屡次。
"清浅时陵乱":也会随兴在清浅水畔徘徊游玩。
# 清浅:指河水。
"颓魄不再圆":残月不会再重圆,
# 颓魄:即残月。魄,月魄。
"倾羲无两旦":落日不会两次升起。
# 旦:晨。,羲:羲和,此指日。
"金石终消毁":金石终会消磨毁坏,
# 消毁:熔化毁掉。,金石:用以铭刻功绩或史迹的钟鼎和碑碣。金,指钟鼎之类;石,指碑碣之属。
"丹青暂雕焕":丹青彩绘也仅能短暂焕发光彩。
# 雕焕:彩绘生辉。,丹青:指史籍,古代以丹册纪勋,青史纪事。
"各勉玄发欢":愿每个人都珍惜青春时光的欢愉,
# 发:黑发,喻青春年少。
"无贻白首叹":莫要等到白发苍苍时空自哀叹。
# 白首:喻年老。,贻:留。
"因歌遂成赋":我借着歌声写成这首赋,
# 赋:指此诗。
"聊用布亲串":以此向亲友们诉说心曲。
# 亲串:亲近的人。串,习惯。,布:陈述。
南朝宋文学家
谢惠连(397?~433),南朝宋文学家。陈郡阳夏(今河南太康)人。因在为父守丧期间作诗赠人,而长期不得官职,后为彭城王刘义康法曹参军。幼年能文,其作品文词清丽典雅,笔调轻灵,遣词造句颇似谢灵运,部分篇章表现了不得志的郁闷。其作品最有名的诗歌当数深为钟嵘所赏识的《秋怀》,另有《雪赋》是六朝抒情小赋的代表作。明人辑有《谢法曹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悲秋抒怀诗。描绘了皎洁秋月下的萧瑟景致,体现了诗人面对人生无常的复杂心绪,营造出清冷孤寂的意境氛围。
2. 写作手法
用典:“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化用司马相如典故,他早年家境贫寒,却凭借自身才华在文学领域崭露头角,其作品辞藻华丽、气势恢宏,深受时人赞赏。在仕途上,他不拘小节,敢于突破常规,以独特的方式展现自己的才能,这种通达的处世哲学为后人所称道。词中既欣赏其“通达”的人生态度,又否定其“傲慢”的行事风格。对比:“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烂”以“明月”“星河”勾勒出秋夜空明高远的阔大之境,而“孤灯暧幽幔”则聚焦“孤灯”“幽幔”,呈现居室中细微的光影景象,前者的辽阔与后者的局促形成鲜明对比,既展现了秋夜的整体氛围,又凸显了诗人所处环境的孤清。“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以“蝉鸣”的凄切、“雁叫”的悲凉打破视觉上的静谧,以声衬静,用蝉雁的凄切鸣声反衬秋夜的幽寂,强化了环境的萧瑟感与诗人内心的孤寂。欲扬先抑:“抑”的部分“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的过往困境中透露出一种试图放下愁绪的状态;“扬”的部分则以“矧复值秋晏”为清晰转折,点出恰逢这令人伤感的清秋时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等秋日凄清景象,让此前的超脱感荡然无存,愁绪被秋意再度勾起且愈发浓重。融情入景:“皎皎天月明,奕奕河宿烂”以皎洁明月、璀璨星河的视觉之景,铺展清朗秋夜画面,却暗藏幽寂;“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借风中萧瑟蝉鸣、云间凄清雁叫的听觉之景,渲染秋意的肃杀与清寥;“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则以寒凉秋风惊动深闺、孤灯映照幽幔的场景,勾勒出孤寂氛围。这些秋景并非单纯写景,而是将诗人“耿介繁虑积”的愁思、“展转长宵半”的煎熬融入其中,使萧瑟秋景与深沉情怀相互交融,让读者在感受秋意的同时,深切体会诗人内心的忧思与怅惘。赋:“秋风起兮白云飞,草木黄落兮雁南归”这样的句子,便是运用赋的手法,直接描绘了秋风、白云、枯黄草木、南飞大雁等秋日景象,铺陈出秋意渐浓的画面,进而引出诗人的感怀。
3. 分段赏析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此二句开篇即述生平遭际,“无志意”直陈胸臆,勾勒出诗人自幼缺乏世俗进取之志的心境;“婴忧患”则点明少年时便被忧患缠身的处境。诗人未从秋景切入,而是以生平感慨破题,为全诗奠定了沉郁的情感基调,这种“先言他物以引起所咏之辞”的写法,使秋怀之悲有了个人经历的依托,更显情感的真切厚重。“如何乘苦心,矧复值秋晏”“乘苦心”以“乘”字衔接“苦心”,强化了愁情的持续性与沉重感,仿佛苦心得以承载绵延的忧思;“矧复”二字递进一层,意为“更何况”,将“苦心”与“秋晏”(秋末)的时节特征相勾连。诗人先荡开一笔写排遣愁情之难,再以秋景相衬,形成“愁情+时节”的双重渲染,欲扬先抑的手法让秋怀之悲更具冲击力。“皎皎天月明,弈弈河宿烂”这两句是秋夜视觉景象的描绘。“皎皎”状明月之澄澈,“弈弈”写星河之灿烂,叠词的使用增强了韵律感,将夜空的清朗与璀璨刻画得生动可感。诗人选取“明月”“星河”等阔大意象,与后文的细微声响形成对比,在视觉上营造出秋夜的空明高远之境,为下文的愁思提供了阔大的背景。“萧瑟含风蝉,寥唳度云雁”此二句转向听觉描写。“萧瑟”摹秋风中蝉鸣的凄切,“寥唳”状云中雁叫的悲凉,二词皆以声音传递秋意的萧瑟。“含风”“度云”分别交代蝉鸣与雁叫的来源,使声音有了空间的流动感。蝉与雁作为秋景中的典型物象,其鸣声共同构筑了秋夜的凄清氛围,以声衬静,更显环境的幽寂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寒商动清闺,孤灯暧幽幔”“寒商”指秋风,以“寒”饰“商”,既点明季节特征,又传递出寒意侵人的感觉;“动清闺”则写秋风吹动闺阁,使静态的环境有了动态的萧瑟感。“孤灯”与“幽幔”形成视觉焦点,“暧”字形容灯光微弱,映照出幔帐的幽深,二者共同营造出孤清寂寥的居室氛围。这两句将秋意引入室内,景中含情,为下文“耿介繁虑积”的心理描写做了环境铺垫。“耿介繁虑积,展转长宵半”“耿介”言品性正直,“繁虑积”则写忧虑繁多累积,二者形成因果关系,点明诗人因品性耿直而思虑纷杂的状态。“展转”状夜不能寐的辗转之态,“长宵半”强调夜已过半仍未入眠,通过动作与时间的描写,将内心的烦忧具象化为失眠的痛苦。此二句由景入情,完成了从秋夜景象到内心愁思的过渡,使情感表达更为直接。“夷险难豫谋,倚伏昧前算”“夷险”指平坦与险峻,喻人生的顺境与逆境;“难豫谋”直言祸福难料,无法预先谋划。“倚伏”化用《老子》“祸福相倚”之意,“昧前算”谓难以预先推算。诗人以哲理性的思考,将个人的忧思拓展到对人生普遍规律的认知,用“难”“昧”二字强化了对命运无常的无奈感,为下文援引古人典故做了思想上的铺垫。“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此句引用司马相如(字长卿)的典故。“好相如达”谓欣赏其通达超脱的人生态度,“不同长卿慢”则表明不认同其傲慢放诞的行事风格。诗人以“虽……不……”的转折句式,展现出对古人的辩证态度,既肯定其通达,又否定其疏慢,暗含自身对处世之道的思考,语言简洁而情感复杂,体现了内心的矛盾心态。“颇悦郑生偃,无取白衣宦”“郑生”指东汉郑均,他拒绝出仕,人称“白衣尚书”;“偃”谓隐居偃息。“颇悦”表明对郑均隐居生活的欣赏,“无取”则明确否定追求官职的行为。诗人以郑均为例,进一步表明自己的人生取向,与上句对司马相如的评价相呼应,通过两个典故的对比,清晰展现了“不慕仕途,倾向归隐”的志向,使情志的表达更为具体。“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未知古人心”以退笔之语,承认对古人志向的理解可能有限,体现出思考的审慎;“且从性所玩”则转而强调顺应本性、自得其乐的生活态度。“且”字有姑且、暂且之意,暗含对现实的无奈与自我宽慰,此二句承上启下,既收束对古人的议论,又引出下文“宾至可命觞”的及时行乐之思,使情感从沉郁转向通达。“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命觞”谓命人摆酒,“染翰”指提笔作诗,二词分别对应宴饮与创作的生活场景。诗人以“可”“当”二字,勾勒出宾朋相聚时的快意生活:宾客到来便举杯畅饮,朋友来访则挥毫赋诗。动词的使用生动活泼,展现出一种放达的生活态度,与前文的“繁虑”形成对比,通过场景的描绘将“从性所玩”的理念具象化。“高台骤登践,清浅时陵乱”“高台骤登践”写频繁登临高台,“骤”字突出行动的随性与畅快;“清浅时陵乱”谓时而在清浅的水畔漫步,“陵乱”状行走时的无拘无束。两句以“高台”“清浅”的空间转换,展现出不拘形迹的游赏之乐,“骤”“时”等副词强化了行动的随意性,与前文“耿介繁虑”的束缚感形成反差,进一步渲染了及时行乐的生活情趣。“颓魄不再圆,倾羲无两旦”“颓魄”指缺月,“不再圆”极言时光一去不返;“倾羲”指西斜的太阳,“无两旦”谓没有两个相同的清晨。诗人以“月缺”“日落”为喻,用“不再”“无两”的绝对表述,强调时光流逝的不可逆性,将抽象的时间概念转化为具体的自然景象,比喻贴切而富有感染力,为下文“金石终消毁”的感叹做了铺垫。“金石终消毁,丹青暂雕焕”“金石”常喻坚固不朽之物,“终消毁”打破了对永恒的幻想;“丹青”指绘画,“暂雕焕”谓色彩的绚烂只是暂时。两句以“终”“暂”二字,形成对“永恒”与“短暂”的辩证思考,无论是坚固的金石还是华美的丹青,最终都难逃消毁或褪色的命运,借此类比人生功业的短暂,为“各勉玄发欢”的劝诫提供了哲理支撑。“各勉玄发欢,无贻白首叹”“玄发”指黑发,代指青春年少;“勉”谓勉力、珍惜,“欢”强调享受欢乐。“无贻白首叹”则警示不要在年老时留下遗憾。诗人以“各”字呼吁众人,从“玄发”与“白首”的时间对比中,提炼出“珍惜青春,及时行乐”的人生态度,语言直白而恳切,将前文的感慨升华为对生命的理性认知,收束全诗的情感脉络。“因歌遂成赋,聊用布亲串”结尾二句点明创作缘由与目的。“因歌遂成赋”谓因感而发,以歌成诗(赋在此泛指诗歌);“聊用布亲串”则表明此诗仅为向亲友倾诉心意而作。“聊”字带有谦抑之意,“布亲串”强调情感的私密性,使整首诗在宏大的人生感慨之后,回归到质朴的个人倾诉,语言平易自然,与前文的哲思与豪情形成风格上的互补,使情感表达更为完整。
# 诗自左思、潘、陆之后,至义熙、永明间又一变,然以三谢为正宗。盖所谓芙蓉出水者,不但康乐为然。如惠连《秋怀》,皆有天然妙丽处。
明何良俊《四友斋丛说》
# “平生无志意”:含吐不尽。“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颇悦郑生偃,无取自衣宦”:妙于看古人,妙于自裁。“未知古人心,且从性所玩”:高识正是善学古人处,秋怀在此六句内。“颓魄不再圆”以下可删。
明钟惺《古诗归》
# “平生无志意,少小婴忧患”二句倒流缘由,怨甚,诉甚。“如何乘苦心”:如何字大不自聊。“宾至可命觞,朋来当染翰”:快活情深。又云:细心读始觉如此佳诗,有受板句之累处。
明谭元春《古诗归》
# 道节胜康乐,一日三回,不能已已。
明戴明说《历代诗家》
# 夸险一段,借古人事实以抒己之议论,如此使事法,方是运役如意,大奇。
清陈祚明《采菽堂古诗选》
# “虽好相如达,不同长卿慢”殊有慢世之致。
清宋征壁《抱真堂诗话》
# 一往清绮而不乏真味。金石、丹青方为忧患之媒,故宁无志而为目前之适性。末云“聊用布亲串”正为此筹之烂熟,欲亲厚者味此苦言耳。
清何焯《义门读书记》
# 虽好相如之达,而不同其慢。颇悦郑均之偃仰,而无取其为白衣尚书,故下云“且从性所玩”也。
清沈德潜《古诗源》
# 小谢之杰作也。其不耐人读者,情滞而才弱耳。
清成书《古诗存》
# 此述怀以告亲串之诗。局阵展拓而结构仍复谨严。法曹诗此为压卷。
清张玉毂《古诗赏析》
# 起四句从“怀”入“秋”。“皎皎”四句,正写秋。“寒商”四句,又从“秋”入“怀”。绮交脉注,芊绵不断。“夷险”以下,正写怀,而以“未知”二句顿束住。“宾至”四句,说遣此怀法。“颓魄”四句,申言所以当遣怀而不必常忧之故。收四句,盖见时不我与,功名易歇,自首倏至,不如及时行乐。怀中商此至熟,故今以布告亲串也。
清方东树《昭昧詹言》
下一篇:南北朝·沈约《和刘中书仙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