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睡觉寒炉酒半消":冬夜睡觉辗转反则,取暖的炉火渐渐冷却,喝下的酒也消散过半,
# 寒炉:寒天的火炉。
"客情乡梦两遥遥":远游的客居情怀与想望家乡的梦境都那么遥远。
"无人为我磨心剑":没有人为我磨一把心剑,
# 磨心剑:磨快心中之剑斩断愁绪。
"割断愁肠一寸苗":割断愁肠刚刚萌发的一寸苗头,不让愁绪扩散。
# 一寸苗:比喻愁肠像一寸苗那样长。
唐末五代诗人,花间派重要词人
韦庄(836?~910),唐末至五代前蜀诗人、词人。字端己,长安杜陵(今陕西西安东南)人。武后时宰相韦待价之后、诗人韦应物四世孙。乾宁进士,后又在朝任左、右补阙等职。后期为仕蜀时期,官至吏部侍郎兼平章事。韦庄是花间派中成就较高的词人,与温庭筠并称“温韦”。其词多写闺情离愁和游乐生活,注重于作者感情的抒发,善用清新流畅的白描笔调,表达真挚深沉的感情。诗多忧时伤乱之作,以近体诗见长,清词丽句,情致婉曲。其长篇叙事诗《秦妇吟》与《孔雀东南飞》《木兰诗》并称“乐府三绝”。另有代表词作《菩萨蛮》《浣溪沙》。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冬夜思乡诗。描绘了冬夜诗人独处时的情景,以寒炉、酒、愁肠等意象,展现出诗人在异乡的孤独寂寞以及对家乡的深深眷恋。
2. 写作手法
虚实结合:“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前一句“睡觉寒炉酒半消”是实写,描绘了诗人在冬夜从睡梦中醒来,看到寒冷的炉火,酒意也已消散大半的真实场景,给人以具体、可感的画面。后一句“客情乡梦两遥遥”则是虚写,“客情”指客居他乡的愁情,“乡梦”是思乡之梦,“两遥遥”强调这种情感和梦想的遥远难及,将抽象的愁情和思乡之情具象化,通过具体的场景描写来烘托出诗人内心深处的孤独和对家乡的思念。比喻:“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运用了比喻的修辞手法。“心剑”将内心的力量比作一把锐利的剑,寓意着诗人渴望有一种强大的精神力量来帮助自己摆脱愁绪;“愁肠一寸苗”把缠绕在心头的愁绪比作心中生长的一寸幼苗,形象地表现出愁绪的滋生和蔓延。诗人希望有人能为他磨砺这把“心剑”,斩断那如苗般缠绕的愁绪,生动地表达了他想要摆脱忧愁却无人相助的无奈与痛苦。
3. 分段赏析
前两句:“睡觉寒炉酒半消,客情乡梦两遥遥。”开篇“睡觉寒炉酒半消”,通过描写醒来时看到寒冷的炉火和已消散一半的酒意,营造出一种清冷、孤寂的氛围。“寒炉”点明了环境的寒冷,“酒半消”则暗示了诗人因思乡而借酒消愁,且愁绪并未因酒而消散。“客情乡梦两遥遥”直接抒发了客居他乡的愁情和思乡之情,“两遥遥”强调了这种情感的遥远和难以实现,使读者深刻感受到诗人内心的孤独与无奈。后两句:“无人为我磨心剑,割断愁肠一寸苗。”这两句以形象的比喻表达了诗人渴望摆脱愁绪却无人相助的无奈与痛苦。“磨心剑”象征着诗人想要寻找一种方法来斩断自己的愁绪,“割断愁肠一寸苗”则将愁绪比作心中生长的苗,生动地表现出愁绪的缠绕和难以消除。“无人”二字强调了诗人的孤独和无助,使读者更能体会到诗人内心的痛苦。
上一篇:唐·储嗣宗《赠隐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