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东一西垄头水":垄头的水,一条向东流,一条向西流,
# 水:一种无色、无臭、透明的液体。,垄:一作陇。
"一聚一散天边霞":天边的云霞有时聚拢有时散开。
# 霞:日出或日落时天空云层因受日光斜射而呈现的光彩。
"一来一去道上客":路上的行人有来有往,
# 道上:途中。南朝宋刘义庆《世说新语·文学》:“谢车骑在安西艰中,林道人往就语,将夕乃退。有人道上见者,问云:‘公何处来?’”黄济人《将军决战岂止在战场》第十章:“文强继续道:‘林氏夫人在道上碰上一个农民,她给了他金子,农民用毛驴把她送到葫芦岛林伟涛那里。’”
"一颠一倒池中麻":钻出水面的麻和它在水中的倒影,一正一倒,相映成趣。
# 麻:草本植物,种类很多,有“大麻”、“苎麻”、“苘麻”、“亚麻”等。茎皮纤维通常亦称“麻”,可制绳索、织布。,中:一作上。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古谣》是由王建写的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有趣的数字诗,整首诗巧妙地将“一二三四五六七八九十”十个数字融入短短二十字之中,勾勒出一幅充满生机的乡村画卷。借溪流、云霞、行人、水中倒影等乡村常见景象,营造出乡村生活悠然自得、灵动有趣的氛围,表达了诗人对乡村自然、质朴生活的喜爱与赞美。
2. 写作手法
白描:“一东一西垄头水,一聚一散天边霞”,没有过多的修饰,仅用简单的文字便将垄头水的流向和天边云霞的形态直观呈现。
3. 分段赏析
《古谣》开篇“一东一西垄头水”诗人用简单的“一东一西”,就把垄头水四散流淌、各奔东西的样子展现出来,让我们看到水流自由无拘,一下子把乡村水景的质朴与灵动带到眼前。“一聚一散天边霞”,“一聚一散”把天边云霞的变化写活了,云朵一会儿聚成大团,一会儿又丝丝散开,和地上的水流一高一低,一个变化慢一个流动快,共同构成了壮观又美丽的自然画面,也让我们感受到万物都在变。然后“一来一去道上客”,诗人把目光转向人间,路上行人来来往往,有的忙着赶路,有的忙着办事,让乡村充满了生活气息和活力。最后“一颠一倒池中麻”,池中麻在水里随着水波,姿态各异,这是乡村劳作场景的一个小片段,让我们看到乡村生活的质朴与真实,整幅乡村生活图就这么完整地呈现在我们眼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