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五更先起玉阶东":五更天未亮时,风儿最先从东边的玉阶上扬起,
# 玉阶:指台阶。,五更:古代把夜晚分成五个时段,用鼓打更报时,所以叫作五更、五鼓,或称五夜。
"渐入千门万户中":渐渐吹进了长安城千家万户的门窗之中。
"总向高楼吹舞袖":它总是向着高楼吹去,带动着舞动的衣袖,
# 舞袖:指动听的歌曲。
"秋风还不及春风":可这秋日的凉风啊,终究比不上和煦的春风。
中唐著名诗人
王建(766?~830后),唐代诗人。字仲初,颍川(今河南许昌)人。他出身寒微,终生未举进士。元和间为昭应丞、渭南尉,大和初官至陕州司马,世称王司马。王建擅长乐府诗,与张籍齐名,并称“张王乐府”。他的诗作题材广泛,生活气息浓郁。善以白描、比兴手法,用典型形象针砭时弊,揭示社会矛盾,语言含蓄,简洁峭拔。善短篇,多七言,尤以《宫词》百首著名。代表作品有《海人谣》《当窗织》。著有《王司马集》《王建集》。
1. 分段赏析
《未央风》是唐代诗人王建借风抒怀的一首七言绝句。该诗通过描写宫廷中无边无际的晚风表达了作者关心百姓疾苦的心境。“五更先起玉阶东”此句以时间(五更)与空间(玉阶东)的精准定位展开。五更是夜尽将晓的时辰,暗示秋风最早在宫禁森严的阶前生成,而“玉阶”象征帝王居所的华贵。一个“先”字暗含等级差异——秋风尚未拂及百姓,已先在权力中心酝酿,隐喻宫廷生活与外界的时间差与资源分配不公。王建擅用典型环境映射社会矛盾的特点在此初现。“渐入千门万户中”,“渐入”二字展现秋风由宫廷向民间扩散的动态过程。表面上“千门万户”可指代宫阙连绵(如汉代未央宫的“千门万户”典故),实则暗含双关:既写风势蔓延的广度,又指向长安城内的百姓居所。王建乐府诗常以白描手法揭示民生疾苦,此处通过风的流动轨迹,隐晦勾连权贵与平民的生存空间,为后文对比埋下伏笔。“总向高楼吹舞袖”,“总向”一词凸显秋风的趋向性选择,呼应前句“渐入”却最终聚焦于“高楼舞袖”。高楼象征权贵宴乐之所,“吹舞袖”以拟人手法赋予秋风趋炎附势的特性,暗讽宫廷歌舞升平中风的谄媚姿态,借风之动向揭示资源集中于上层的社会现实。“秋风还不及春风”,末句借自然物候的对比完成诗意升华。表面上比较秋风与春风的温度差异,实则暗含双重隐喻:其一,秋风虽起于宫廷,却未能如春风般普惠众生,揭露统治阶层对民生的漠视;其二,以“不及”暗讽秋风(象征肃杀权势)在仁德感召力上远逊于春风(象征生机与关怀)。王建出身寒微,其诗常以比兴手法表达对底层疾苦的关切,此句正是“张王乐府”批判精神的典型体现。
上一篇:唐·王翰《奉教和秋日四题》
下一篇:唐·杜甫《重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