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óng
zhōu
zhù

朝代:南北朝作者:颜之推浏览量:1
xiá
zhòng
jiān
xīn
chū
xiǎo
píng
jīn
guān
míng
shù
rén
xiān
huá
jiàn
cǎi
yuè
zhào
bǎo
dāo
xīn
wèn
jiāng
běi
hǎi
jiù
sūn
bīn
běi
shǐ
běn
zhuàn
yuē
jīng
zhōu
wéi
zhōu
jūn
suǒ
jiāng
jūn
sòng
zhī
tuī
wǎng
hóng
nóng
lìng
zhǎng
xiōng
yáng
píng
gōng
yuǎn
jiù
hàn
shuǐ
bào
zhǎng
chuán
jiāng
bēn
jīng
zhù
zhī
xiǎn
shí
rén
chēng
yǒng
jué

译文

侠客向来看重历经艰辛,我在夜里走出小平津。夜色中马匹的毛色让关吏辨认不清,鸡鸣声惊醒了守卫的士兵。晶莹的露水使宝剑的光彩更显华美,月光照耀着宝刀,显得格外崭新。若问我将要去往何处,我要到北海去投奔孙宾。《北史·本传》记载:荆州被北周的军队攻破。大将军李穆送颜之推前往弘农。让他掌管其兄长阳平公李远过去的文书工作。后来遇到黄河水位突然暴涨。颜之推备办船只,带着妻子儿女逃往北齐。途中经过砥柱山的险要之处。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勇敢果断。

逐句剖析

"侠客重艰辛":侠客向来看重历经艰辛,

"夜出小平津":我在夜里走出小平津。

"马色迷关吏":夜色中马匹的毛色让关吏辨认不清,

"鸡鸣起戍人":鸡鸣声惊醒了守卫的士兵。

"露鲜华剑彩":晶莹的露水使宝剑的光彩更显华美,

"月照宝刀新":月光照耀着宝刀,显得格外崭新。

"问我将何去":若问我将要去往何处,

"北海就孙宾":我要到北海去投奔孙宾。

"北史本传曰":《北史·本传》记载:

"荆州为周军所破":荆州被北周的军队攻破。

"大将军李穆送之推往弘农":大将军李穆送颜之推前往弘农。

"令掌其兄阳平公远旧翰":让他掌管其兄长阳平公李远过去的文书工作。

"遇河水暴长":后来遇到黄河水位突然暴涨。

"具船将妻子奔齐":颜之推备办船只,带着妻子儿女逃往北齐。

"经砥柱之险":途中经过砥柱山的险要之处。

"时人称其勇决":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勇敢果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从周入齐夜度砥柱》是南北朝时期文学家颜之推创作的一首五言古诗。此诗记述了作者从西魏投奔北齐途中夜渡黄河砥柱险隘的历程,以“乘龙门之一曲,历砥柱之双岑”等诗句描绘渡河的艰险情景,“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则体现了诗人决意北上的志向。该诗被《文苑英华》《古诗纪》《古诗源》等典籍收录,作为北朝河淮诗地理分布研究的典型例子,反映了南北文化交融背景下文人的迁徙历程与诗风特征。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北齐至隋初文学家

颜之推(530?~590?),北齐文学家。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颜之推能诗赋,尤善为文,辞情典丽。其诗质朴而略见藻绘,亦不乏清拔之句。其赋文致清远,今存《观我生赋》。曾作《颜氏家训》二十篇,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训诫子女,其中《文章篇》专论文学问题。其又曾作志怪小说,今存《冤魂志》。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北齐天保七年(556年),颜之推因为听说南朝的文人被以礼遣送,便从西魏逃出来投奔北齐。他在经过黄河砥柱这个险要地段时写下了这首诗,他所著的《观我生赋》自注中“至邺,便值陈兴而梁灭,故家训中感离乱而作此赋”的内容,为这首诗的创作背景提供了证明。这次迁移的时候,正好是颜之推从西魏逃往北齐的途中,诗人经历了荆州失陷、被西魏俘虏囚禁等变故后,最终挑选北齐作为新的安身之处。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行诗。诗歌借夜出津关、马迷关吏、鸡鸣戍人、露映剑彩、月照宝刀等景象,写出了夜渡砥柱的艰险历程和决意北上投奔的坚定心志。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两句,以夜色中看不清的马匹毛色让关吏疑惑,鸡鸣声惊动戍守士兵的场景,勾勒出夜渡边关时昏暗、紧张的环境氛围,侧面烘托出行旅的艰险与隐秘。用典:“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一句,运用了东汉孙嵩的典故。东汉末年,名士赵岐因得罪权贵,全家惨遭杀害,他被迫逃亡,在北海以卖胡饼为生。孙嵩二十多岁时,在集市中见到赵岐,看出他并非常人,便将其藏在家中,使其免遭追杀。后来,赵岐官运亨通,历任郡守、刺史、太仆等职,孙嵩也因保护赵岐而扬名。颜之推在此以赵岐自比,把北齐比作孙嵩,表明自己如赵岐投奔孙嵩般,选择投奔北齐,以此表达自己投效北方的坚定政治抉择。

3. 分段赏析

“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开篇点题,以“侠客”自喻,暗寓此行如侠客般肩负重任、不畏艰难。“夜出小平津”点明时间与地点,“夜出”二字既交代行旅的隐秘,也为全诗奠定紧张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在乱世中奔波的决心。“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聚焦夜渡场景。夜色浓重,马匹的毛色在昏暗里模糊难辨,让关吏心生疑惑;鸡鸣声划破寂静,惊醒了戍守的士兵,两句以细节勾勒出边关夜渡的紧张氛围,侧面烘托出行旅的艰险与隐秘,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当时屏息前行的状态。“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转写随身器物。晨露晶莹,沾在剑上让剑影更显华美;月光皎洁,照亮宝刀使其愈发崭新。剑与刀既是行旅的防身之物,也象征着诗人的坚毅品格,在自然光影的映衬下,器物的鲜亮与环境的昏暗形成对比,暗含诗人面对困境的沉稳。“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以问答收束全诗,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这里化用东汉孙嵩的典故:孙嵩曾在北海救助逃亡的名士赵岐,使其得以保全。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如赵岐投奔孙嵩般,决意前往北齐寻求依托,既解释了行旅的目的,也以典故强化了投奔的坚定心志,将个人的迁徙抉择融入历史典故中,情感沉郁而明确。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南北朝·江禄《津渚败船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子卿《咏玉阶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