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侠客重艰辛":侠客向来看重历经艰辛,
"夜出小平津":我在夜里走出小平津。
"马色迷关吏":夜色中马匹的毛色让关吏辨认不清,
"鸡鸣起戍人":鸡鸣声惊醒了守卫的士兵。
"露鲜华剑彩":晶莹的露水使宝剑的光彩更显华美,
"月照宝刀新":月光照耀着宝刀,显得格外崭新。
"问我将何去":若问我将要去往何处,
"北海就孙宾":我要到北海去投奔孙宾。
"北史本传曰":《北史·本传》记载:
"荆州为周军所破":荆州被北周的军队攻破。
"大将军李穆送之推往弘农":大将军李穆送颜之推前往弘农。
"令掌其兄阳平公远旧翰":让他掌管其兄长阳平公李远过去的文书工作。
"遇河水暴长":后来遇到黄河水位突然暴涨。
"具船将妻子奔齐":颜之推备办船只,带着妻子儿女逃往北齐。
"经砥柱之险":途中经过砥柱山的险要之处。
"时人称其勇决":当时的人都称赞他勇敢果断。
北齐至隋初文学家
颜之推(530?~590?),北齐文学家。字介,琅琊临沂(今属山东)人。初仕梁元帝为散骑侍郎,后投奔北齐,官至黄门侍郎、平原太守等。齐亡入周,为御史上士。隋开皇中,太子召为学士。颜之推能诗赋,尤善为文,辞情典丽。其诗质朴而略见藻绘,亦不乏清拔之句。其赋文致清远,今存《观我生赋》。曾作《颜氏家训》二十篇,以儒家传统伦理道德训诫子女,其中《文章篇》专论文学问题。其又曾作志怪小说,今存《冤魂志》。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古诗,也是一首纪行诗。诗歌借夜出津关、马迷关吏、鸡鸣戍人、露映剑彩、月照宝刀等景象,写出了夜渡砥柱的艰险历程和决意北上投奔的坚定心志。
2. 写作手法
自然环境描写:“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两句,以夜色中看不清的马匹毛色让关吏疑惑,鸡鸣声惊动戍守士兵的场景,勾勒出夜渡边关时昏暗、紧张的环境氛围,侧面烘托出行旅的艰险与隐秘。用典:“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一句,运用了东汉孙嵩的典故。东汉末年,名士赵岐因得罪权贵,全家惨遭杀害,他被迫逃亡,在北海以卖胡饼为生。孙嵩二十多岁时,在集市中见到赵岐,看出他并非常人,便将其藏在家中,使其免遭追杀。后来,赵岐官运亨通,历任郡守、刺史、太仆等职,孙嵩也因保护赵岐而扬名。颜之推在此以赵岐自比,把北齐比作孙嵩,表明自己如赵岐投奔孙嵩般,选择投奔北齐,以此表达自己投效北方的坚定政治抉择。
3. 分段赏析
“侠客重艰辛,夜出小平津”开篇点题,以“侠客”自喻,暗寓此行如侠客般肩负重任、不畏艰难。“夜出小平津”点明时间与地点,“夜出”二字既交代行旅的隐秘,也为全诗奠定紧张的基调,展现出诗人在乱世中奔波的决心。“马色迷关吏,鸡鸣起戍人”聚焦夜渡场景。夜色浓重,马匹的毛色在昏暗里模糊难辨,让关吏心生疑惑;鸡鸣声划破寂静,惊醒了戍守的士兵,两句以细节勾勒出边关夜渡的紧张氛围,侧面烘托出行旅的艰险与隐秘,仿佛能让人感受到诗人当时屏息前行的状态。“露鲜华剑彩,月照宝刀新”转写随身器物。晨露晶莹,沾在剑上让剑影更显华美;月光皎洁,照亮宝刀使其愈发崭新。剑与刀既是行旅的防身之物,也象征着诗人的坚毅品格,在自然光影的映衬下,器物的鲜亮与环境的昏暗形成对比,暗含诗人面对困境的沉稳。“问我将何去,北海就孙宾”以问答收束全诗,点明此行的目的地。这里化用东汉孙嵩的典故:孙嵩曾在北海救助逃亡的名士赵岐,使其得以保全。诗人借此表明自己如赵岐投奔孙嵩般,决意前往北齐寻求依托,既解释了行旅的目的,也以典故强化了投奔的坚定心志,将个人的迁徙抉择融入历史典故中,情感沉郁而明确。
上一篇:南北朝·江禄《津渚败船诗》
下一篇:南北朝·鲍子卿《咏玉阶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