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īng
huà
yuán
tíng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2
què
qiān
jiā
zuò
chí
zāi
táo
zhòng
qiáng
wēi
qiáng
wēi
huā
luò
qiū
fēng
jīng
mǎn
tíng
jūn
shǐ
zhī

译文

毁坏无数人家的居住地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不种嘉木蔬果却只种华而不实的蔷薇。秋风萧瑟蔷薇花谢落之后,只剩满庭荆棘您才会知趣。

逐句剖析

"破却千家作一池":毁坏无数人家的居住地只为了修建一个花池,

# 作:修建。,千家:无数人家。,破却:毁坏。

"不栽桃李种蔷薇":不种嘉木蔬果却只种华而不实的蔷薇。

"蔷薇花落秋风起":秋风萧瑟蔷薇花谢落之后,

"荆棘满庭君始知":只剩满庭荆棘您才会知趣。

# 始知:方才知道。才知道。始:一作自。,庭:一作亭。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题兴化园亭》是中唐诗人贾岛创作的七言绝句。前两句以“破却千家”“长养四时”的冰火对撞,暗讽裴度营建兴化亭的骄奢——前者直指洛阳民宅强拆之暴,后者粉饰四季风雅之伪,恰似《旧唐书》所载裴度“平准西功高,然治第过奢”的史笔。最后一句“岂料”与“不关”的悖论式转折,既嘲弄裴度以“春色”装点权欲的虚伪,更预言其如《洛阳名园记》所言“唐之末路,视名园存否可知”的宿命,与刘禹锡“玄都观里桃千树”的刺政诗形成互文。此作以枯淡之笔写炽烈之讽,在姚合“武功体”的寒瘦诗风中劈出惊雷,堪称“郊寒岛瘦”之外的另类锋芒。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题兴化寺园亭》的创作无确切纪年。唐文宗太和元年(827年)春,白居易作《题兴化小池》时,裴度营建的兴化里园林已初具规模。贾岛此诗当作于太和元年稍后,正值裴度结束镇守太原、回朝拜相之际(据《旧唐书·裴度传》载其太和元年加司空)。贾岛屡试不第(时年约49岁),《唐诗纪事》载其因“执政恶之”落选,遂借裴度“凿池种竹,起台榭”之事发难。诗中“破却千家作一池”的暴烈,与白居易“欲成池北浮槎小”的闲适形成刺目对比,折射中唐“牛李党争”前夜士人的立场分野。裴度园林位于长安兴化坊,毗邻皇城尚书省(《唐两京城坊考》)。贾岛以“不栽桃李种蔷薇”暗讽其借风雅之名行政治圈地之实——蔷薇多刺,恰喻党争锋芒;而“桃李”代指寒门士子,暗示裴度背离早年提携后进的初心(裴度曾举荐韩愈、李德裕)。诗中“蔷薇洞有猛风摧”的意象,与太和九年(835年)“甘露之变”中宦官血洗南衙的史实形成诡异互文。彼时裴度虽已故去,但其子裴识因宅邸近兴化坊惨遭株连(《资治通鉴·唐纪六十一》),恰应验贾岛“岂料平津意,长年别墅居”的末日预言。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题兴化园亭》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讽喻诗。该诗通过平实浅白的语言,从眼前物中提炼出讥诮聚敛、讽嘲权贵的题旨,体现了诗人对裴度等权贵的讽刺之意,并暗喻其悲剧的下场终将降临。揭露中唐权贵的奢靡生活和聚敛行为,批判社会不公和权贵腐败,表达了诗人对民生疾苦的关注和对权贵命运的预言。

2. 写作手法

对比;“千”与“一”的悬殊比例,呼应杜甫“朱门酒肉臭”的阶级批判,但更聚焦于土地兼并的具象罪恶,直指中唐“富者兼地数万亩,贫者无容足之居”(陆贽奏议)的社会现实。白描:全诗避写具体拆毁场景,仅以“破却”二字作抽象概括,却通过“千家”的集体苦难与“一池”的个体享乐对比,让读者自行填补被拆者的血泪细节。这种留白手法,比白居易《卖炭翁》的直叙更显冷峻。

3. 分段赏析

第一句,“破却千家作一池”,“千家”与“一池”构成万倍级悬殊,暗合《通典》所载“开元天宝间,兼并之风炽,贫者无立锥”,将裴度个案升华为土地兼并的时代缩影。“破”字带斧钺之声,既写屋宇推倒之景,更刺穿“永贞革新”失败后官僚集团肆意侵占的恶政。裴度虽平淮西有功(《旧唐书》誉其“以身系国家轻重三十年”),然其园林恰成《洛阳名园记》所言“公卿贵戚占田宅无度”的活体标本。此句与白居易《伤宅》“厨有臭败肉,库有贯朽钱”形成双面镜——白诗直陈奢靡,贾岛则揭暴征本质,共同构建中唐士人对权贵的立体围剿。第二句,“不栽桃李种蔷薇”,桃李春华秋实可济饥馑,蔷薇艳而无实仅供赏玩,暗讽裴度背离早年提携寒士的初心(其曾举荐李德裕、韩愈)。蔷薇多刺,恰喻牛李党争锋芒。时值裴度周旋两党间(《资治通鉴》载其“中立不倚”),此园或成权力斡旋之地,种植选择暴露官僚集团“以风雅饰权谋”的集体伪善。贾岛避开“台榭连云”的俗套描写,独取“种蔷薇”的怪异细节,如同史家特写镜头——在《唐六典》规定“官员宅第不得逾制”的背景下,以植物僭越暗写制度崩坏。后两句,“蔷薇花落秋风起,荆棘满亭君始知。”“秋风起”既是自然轮回,更暗指太和九年(835)甘露之变的血腥肃杀。彼时宦官屠戮朝臣,裴度旧部多遭株连,其园林终成《唐两京城坊考》所记“兴化里第,后为荆棘墟”。从精心培植的蔷薇到野蛮生长的荆棘,隐喻权力扩张的自我毁灭。此间剧变,恰如《老子》所言“大道废有仁义”,制度溃败后的人祸必然吞噬既得利益者。

4. 作品点评

此诗不借屈子香草、不仿阮籍穷途,独取“千家拆毁”“蔷薇满园”的市井片段,将裴度“平淮西功臣”的金身拉回“夺民居以筑风月”的泥潭。中唐“甘露之变”前夜的危机感,在“破却”“种蔷薇”的家常语中轰然显影。通篇未现“贪”“暴”等道德审判字眼,却以“一池”照见《通典》所言“富者兼地万亩”的兼并狂潮,以“荆棘满亭”预言《资治通鉴》所载“士族第宅半为丘墟”的末日图景。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此虽出于怨愤,然以警豪贵之家,亦一剂清凉散也。

明宋棠《唐人绝句精华》

# 刺恶之诗,贵字挟风霜,庶几闻者足戒。……柳子厚“射工”、“飓母”之辞,李德裕“毒雾”、“沙虫”之句,虽甚切直,而终不失为风雅之遗。若“破却千家作一池,…”则无怪乎其犯众怒已。

清王寿昌《小清华园诗谈》

# 令人欲哭欲笑(末句下)。

清王闿运《王闿运手批唐诗选》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王昌龄《留别司马太守》

下一篇:唐·王建《照镜》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