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lán
sān
jiàn
fǎng
访

朝代:唐作者:贾岛浏览量:1
lòu
zhōng
réng
qiǎn
shí
jié
qiū
fēn
quán
guā
sōng
fēng
chú
yuè
yún
tái
xíng
yǐn
xìng
zhěn
shí
lùn
wén
xún
cháng
jìng
lái
duō
zhǐ
shì
jūn

译文

漏壶里的水还在滴答,显示夜色尚浅,节气即将进入秋分。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声音惊扰了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清风徐徐,吹散了遮蔽月亮的云朵。我踩着青苔漫步,兴致油然而生,和友人一起头枕石头躺卧着谈论诗文。在这平常格外安静的地方,平日里来的最多的就是你啊。

逐句剖析

"漏钟仍夜浅":漏壶里的水还在滴答,显示夜色尚浅,

"时节欲秋分":节气即将进入秋分。

"泉聒栖松鹤":山间清泉潺潺流淌,声音惊扰了栖息在松树上的仙鹤,

"风除翳月云":清风徐徐,吹散了遮蔽月亮的云朵。

"踏苔行引兴":我踩着青苔漫步,兴致油然而生,

"枕石卧论文":和友人一起头枕石头躺卧着谈论诗文。

"即此寻常静":在这平常格外安静的地方,

"来多只是君":平日里来的最多的就是你啊。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夜喜贺兰三见访》是唐代贾岛所作的一首五言律诗。此诗首联点明秋分将至的时节与尚早的夜晚,奠定宁静基调;颔联以拟人手法写泉声扰鹤、风吹云散,展现秋夜动态美景;颈联描绘与友人踏苔、枕石,共赏景论诗的惬意场景;尾联则表达出对贺兰三频繁来访的欣喜与珍视。全诗借秋分夜景,尽显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欢愉,以及对这份深厚友情的赞颂,于静谧氛围中传递出真挚情谊,极具感染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苦吟诗人代表

贾岛(779~843),唐代诗人。字浪仙,一作阆仙,自号碣石山人,范阳(今河北涿州)人,一说幽州范阳县(今北京西南)人。早年落拓为僧,法名无本,后还俗,屡举进士不第。曾任长江主簿,世称贾长江,官终普州司仓参军。贾岛与孟郊并称“郊岛”,苏轼称他们为“郊寒岛瘦”。其又与姚合齐名,人称“姚贾”。贾岛的诗以五律见长,作诗以苦吟著称。他注重词句锤炼,刻苦求工,“推敲”这一典故即由其斟酌诗句“僧敲(推)月下门”而来。其诗多投献酬赠之作,取眼前荒僻冷落景色,抒一已穷愁幽独之情,风格清奇峭僻。代表作品有《题李凝幽居》《忆江上吴处士》,有《长江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律诗。描绘了秋分夜,诗人独居山间的清寂,月光洒在山林泉水上。好友贺兰三来访,二人相聚欢笑,伴着虫鸣风声畅聊,共赏天地灵韵,月光更亮,喜悦弥漫,营造清冷又温馨氛围,表达隐居逢知己的欣喜与平日的悠然、清愁。

2. 写作手法

反衬:以动衬静,“泉聒栖松鹤”中,泉水的潺潺声、鹤的惊起声,打破山林寂静,可待声音稍歇,愈发衬出山林平日的清幽静谧,仿若将静谧放大。以喜衬寂,全诗围绕“夜喜”展开,诗人因友人来访欣喜万分,而此前独居山间,秋分夜的清冷、日常的孤单尽显,此刻喜悦越浓,越反照出往昔的寂静,突出诗人平日的清寂之感。

3. 分段赏析

“漏钟仍夜浅,时节欲秋分”:此句点明时间,漏壶滴水,显示夜色尚浅,而秋分将至,营造出静谧且略带清冷的氛围,让人仿若置身秋夜将临的静谧时分,为后文友人来访的欣喜铺垫,以时间的缓缓流淌引出故事,初显诗境的清幽。“泉聒栖松鹤,风除翳月云”:描绘出一幅灵动画面,泉水潺潺,打破寂静,惊起栖息松间的鹤,风轻轻吹散遮蔽月亮的云翳。“聒”字赋予泉水活力,以动衬静,凸显山林之幽;“除”字巧用,让月光倾泻,既添美感又使画面开阔,为诗人与友人的相聚营造出唯美、宁静的场景。“踏苔行引兴,枕石卧论文”:展现诗人与友人相聚的活动,踏过布满青苔的小径,兴致渐起,而后枕着石头卧躺畅聊文章。“踏苔”尽显山林野趣,“枕石”描绘悠然之态,二人不拘小节,沉浸在文学探讨中,将相聚的喜悦、文人的雅趣融于行动,描绘出惬意温馨画面。“即此寻常静,来多只是君”:回归当下静谧,直言这般寻常安静中,常来相伴之人唯有贺兰三。在平淡言语中饱含深情,与开篇呼应,点明“夜喜”缘由,往昔清寂衬出今日友人来访的珍贵,突显二人情谊,简单词句蕴含真挚情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孙元晏《陈·江令宅》

下一篇:唐·元稹《和乐天刘家花》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