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身尚拟魂相就":即使没有肉身,我也希望我们的灵魂能够相依相伴,
# 相就:会面。
"身在那无梦往还":我们身处两地,就连在梦中也无法相见。
"直到他生亦相觅":我会一直寻找你,直到来生,
# 他生:来生,下一世。
"不能空记树中环":我不能只是徒然地记住那些我们曾经的约定或记忆。
# 记:一作寄。
中唐诗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作者
元稹(779~831),唐代诗人。字微之,河南洛阳人,北魏皇族后裔。曾任监察御史,官至同中书门下平章事。在诗歌领域,其与白居易同为新乐府运动的主要倡导者,并称“元白”,所作乐府,对当时的社会矛盾有所暴露。在小说领域,《莺莺传》以优美的文笔和细腻的刻画,影响了后世的《西厢记》。在散文领域,元稹的制诰创作最值得关注。著作被整理为《元氏长庆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友情诗。诗中通过灵魂追寻、梦中思念、来生相觅等意象,表达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
2. 分段赏析
《寄乐天》开篇即以“无身尚拟魂相就”这一深情而震撼的诗句,表达了诗人元稹对友人白居易的极度思念。即使身体无法相聚,诗人也希望自己的灵魂能与友人相伴,这种超越生死的情感承诺,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珍视和执着。这种深情的表达,为全诗奠定了深沉而坚定的基调。“身在那无梦往还”一句,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友人的思念之情。诗人感叹自己与友人虽然身处两地,却连在梦中都无法相见,这种无奈和遗憾,更加凸显了诗人内心的孤独和对友情的渴望。通过这一对比,诗人将现实中的分离与梦中的虚幻相对照,更加突出了友情的珍贵和难以割舍。“直到他生亦相觅”一句,将全诗的情感推向了高潮。诗人不仅要在此生寻找友人,还要在来生继续寻觅,这种跨越生死的情感承诺,将友情升华到了极致。这种坚定的信念和执着的追求,展现了诗人对友情的无比珍视和深厚情感。同时,也表达了诗人对未来重逢的殷切期盼和美好愿景。末句“不能空记树中环”以行动决心作为结尾,使全诗在情感上达到了圆满的收尾。这里的“树中环”可能寓含了诗人与友人之间的某种特殊记忆或约定,诗人不愿只是空空地记住它,而是希望以实际行动去寻找和重逢友人。这种坚定的决心和积极的行动态度,既是对前文的总结和提升,也是对友情的再次强调和升华。全诗以深情而坚定的笔触,展现了元稹与白居易之间深厚的友情和真挚的情感交流。
上一篇:唐·杨巨源《送人过卫州》
下一篇:唐·白居易《闲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