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chóu
měi
jiàn
hǎi
xiè

朝代:唐作者:陆龟蒙浏览量:1
yào
bēi
yīng
xiè
áo
xiāng
què
jiāng
biān
cǎi
láng
shì
yáng
xióng
zhī
guō
suǒ
qiě
fēi
yìn
gǎn
zhāng
huáng
qīng
yóu
hán
chūn
ǎi
bái
hái
dài
hǎi
shuāng
qiǎng
zuò
nán
cháo
fēng
lái
tōu
zuì
zǎo
méi
páng

译文

药碗想必阻隔了蟹鳌的鲜香,却仍向江边采捕的渔郎讨要海蟹。自当如扬雄般知晓郭索的妙处,并非如何胤般敢拒绝美食。海蟹的蟹壳清透,仿佛蕴含着春日的云气,蟹沫雪白,还疑心带着海上的霜华。勉强装作南朝的风雅之士,昨夜在早梅旁偷饮美酒。

逐句剖析

"药杯应阻蟹螯香":药碗想必阻隔了蟹鳌的鲜香,

"却乞江边采捕郎":却仍向江边采捕的渔郎讨要海蟹。

"自是扬雄知郭索":自当如扬雄般知晓郭索的妙处,

"且非何胤敢餦餭":并非如何胤般敢拒绝美食。

"骨清犹似含春霭":海蟹的蟹壳清透,仿佛蕴含着春日的云气,

"沫白还疑带海霜":蟹沫雪白,还疑心带着海上的霜华。

"强作南朝风雅客":勉强装作南朝的风雅之士,

"夜来偷醉早梅傍":昨夜在早梅旁偷饮美酒。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酬袭美见寄海蟹》是唐代诗人陆龟蒙创作的七言律诗,全篇共八句。诗中巧妙化用蟹螯、江边采捕等意象,并引用扬雄《太玄经》中对螃蟹的称述,以及南朝学者何胤拒食腥膻的典故,通过“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的精妙笔触,将海蟹壳质晶莹、蟹沫如雪的清鲜之态刻画得跃然纸上。诗人既以诙谐笔触答谢友人皮日休(字袭美)的赠蟹情谊,又借咏蟹之举,展现出文人雅趣与美食文化的交融,使螃蟹这一意象在诗中承载了丰富的文化内涵。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酬袭美见寄海蟹》作于公元870年,是晚唐诗人陆龟蒙为答谢友人皮日休(字袭美)寄赠海蟹而创作的酬唱之作。此诗生动再现了晚唐时期文人以物寄情、唱和抒怀的风雅风尚。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律诗,也是一首咏物诗。全诗通过对海蟹的细腻描摹,表达了作者对友人皮日休赠蟹的诚挚谢意,呈现了螃蟹在文人笔下别具一格的文化内涵。

2. 写作手法

用典:“自是扬雄知郭索”汉代扬雄《太玄经·难》中提及“蟹之郭索,用心躁也”,“郭索”本指螃蟹爬行时的屈曲貌,后成为螃蟹的代称。“知郭索”既呼应诗题“海蟹”,又借典故赋予螃蟹“文人化”的象征意义,将食蟹行为与学识修养关联,暗含雅趣。比喻:陆龟蒙以扬雄自比,暗指自己如同扬雄般深谙蟹的习性与文化内涵,凸显文人对物象的观察入微。引用:“自是扬雄知郭索”引用了扬雄《太玄经》中“蟹之郭索”一语,“郭索”是螃蟹爬行的样子,此处用以指代螃蟹,表明诗人知晓螃蟹的特性,富有文化底蕴。

3. 分段赏析

首联“药杯应阻蟹螯香,却乞江边采捕郎”:诗人开篇便以诙谐之语道出矛盾心境。因生病服药,本该忌口蟹螯鲜香,却忍不住向江边捕蟹人讨要。“应阻”与“却乞”形成转折,既自嘲病中对美食的贪恋,又侧面烘托出海蟹的诱人,为后文蓄势。颔联“自是扬雄知郭索,且非何胤敢餦餭”:此联巧用典故,以汉代扬雄深谙螃蟹之趣自比,表明自己对蟹文化的了解;又以何胤拒食腥膻之事作衬,强调自己对海蟹的喜爱,毫不掩饰对美食的追求。典故的运用,不仅增添了诗歌的文化底蕴,更展现出诗人率真洒脱的性情。颈联“骨清犹似含春霭,沫白还疑带海霜”:此为全诗的精妙之笔。诗人以独特的视角和瑰丽的想象,描绘海蟹的形态之美。蟹壳晶莹剔透,仿佛蕴含着春日的云霭;蟹沫洁白如雪,好似带着海上的霜华。“春霭”与“海霜”的意象,将海蟹的清新脱俗展现得淋漓尽致,不仅写出食材之美,更将其提升至诗意的境界,赋予海蟹超越味觉的审美价值。尾联“强作南朝风雅客,夜来偷醉早梅傍”:诗人以自嘲的口吻收束全诗。“强作”二字,似谦实傲,暗含文人的自信与疏狂;“偷醉早梅傍”则营造出一幅极具风雅的画面。在早梅盛开的夜晚,偷饮美酒、醉品海蟹。这既是对品蟹饮酒时陶醉之态的生动描绘,也展现出诗人在病中仍不忘追求生活情趣的乐观豁达,使诗歌在雅致中又增添了几分率性与浪漫。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陆龟蒙《四明山诗·石窗》

下一篇:唐·韦庄《古离别》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