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suí
huái
怀

朝代:唐作者:张祜浏览量:1
suí
qióng
bīng
jùn
chuān
wéi
měng
zhōu
xuán
jǐn
fān
dōng
guī
biàn
shuǐ
西
lái
jìn
nián
běn
shān
chuán
bǎi
èr
shuí
zhī
zhōng
dǐng
sān
qiān
kān
chóng
wèn
jiāng
shì
huí
wàng
kōng
bēi
绿
shù
yān

译文

隋朝末年耗尽兵力又疏浚河川,自比猛虎以为能掌控天下局势。龙舟锦帆东巡江都再未返程,汴河水自西向东流淌千年不息。原想将隋室江山固守百代,岂料社稷倾覆竟在须臾之间。怎忍再提江都宫变的惨烈旧事,回望隋堤唯见绿树含烟徒留悲叹。

逐句剖析

"隋季穷兵复浚川":隋朝末年耗尽兵力又疏浚河川,

"自为猛虎可周旋":自比猛虎以为能掌控天下局势。

"锦帆东去不归日":龙舟锦帆东巡江都再未返程,

"汴水西来无尽年":汴河水自西向东流淌千年不息。

"本欲山河传百二":原想将隋室江山固守百代,

"谁知钟鼎已三千":岂料社稷倾覆竟在须臾之间。

"那堪重问江都事":怎忍再提江都宫变的惨烈旧事,

"回望空悲绿树烟":回望隋堤唯见绿树含烟徒留悲叹。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隋堤怀古》是唐代诗人张祜创作的七言律诗。此诗首联“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谴责隋炀帝穷兵黩武、刚愎自用。颔联“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以“锦帆东去”展现其荒淫,借“汴水西来”暗示岁月变迁。颈联“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本欲”与“谁知”对比,嘲讽其霸业成空。尾联“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回扣开篇,借景抒发对隋亡的沉痛追悼。全诗借隋堤怀古,思考王朝兴衰,有深刻的历史与现实意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张祜(785?~852?),唐代诗人。字承吉,清河(今属河北)人,一说南阳(今河南邓州)人。早年浪迹江湖,狂放不羁。元和十五年,令狐楚(一说裴度)表荐张祜,令其入朝献诗,然为权贵所抑。后至淮南,晚年喜爱曲阿(今江苏丹阳)风物,隐居以终。张祜的诗多写落拓不遇的情怀和隐居生活,对时政有所谏讽,又以咏史诗及宫词著名。代表作品有《宫词二首》《惠山寺》《题金山寺》《孤山寺》等。有南宋蜀刻本《张承吉文集》传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隋季穷兵复浚川,自为猛虎可周旋”:开篇两句直陈隋末史实,“隋季”点明时间,那时隋炀帝穷兵黩武,又大兴浚川之事,“穷兵”展现其好战、滥用武力,不顾百姓死活,频繁征伐让百姓苦不堪言;“复浚川”凸显劳民伤财之举,如挖掘大运河,耗费巨大人力物力。而“自为猛虎可周旋”,以“猛虎”喻隋炀帝,他自恃强大、刚愎自用,以为能掌控一切,却不知这些行径正将隋朝推向覆灭深渊,此句饱含诗人对其骄奢残暴的批判。“锦帆东去不归日,汴水西来无尽年”:这两句一写隋炀帝乘锦帆东游、一去不返的奢靡,“锦帆”尽显其出游的奢华铺张,“不归”暗示他沉迷游乐,荒废朝政,最终身死国灭;同时描绘汴水悠悠西来、流淌无尽的景象,形成动静、今昔对比,岁月悠悠,汴水依旧,可隋朝却已消逝,在这永恒与短暂的碰撞中,寄寓着历史兴衰之感,仿佛能看到诗人站在隋堤,望着汴水,感慨万千。“本欲山河传百二,谁知钟鼎已三千”:前一句道出隋炀帝本想凭借山河险要,建立能传承百代的帝业,“百二”以夸张手法突出其野心勃勃;后一句笔锋一转,“谁知”语气骤变,“钟鼎已三千”寓意时光流逝、朝代更迭频繁,历史的车轮滚滚向前,隋朝的美梦破碎,曾经妄图千秋万代的帝业,转瞬已成过往,深刻揭示出历史的无常与残酷,也暗示着统治者不顾民生、妄图逆历史潮流而动的下场。“那堪重问江都事,回望空悲绿树烟”:尾联中,“那堪”表明诗人不忍再提及隋炀帝在江都的荒唐行径,那些奢靡腐朽、劳民伤财之事不堪回首;“回望”一词,让画面拉回现实,诗人站在隋堤,回望四周,只见绿树笼罩在烟雾之中,一片朦胧,这“空悲”之情溢于言表,他为隋朝的灭亡而悲叹,更为百姓曾遭受的苦难而痛心,在对历史的追思中,蕴含着对现实的隐忧,体现出诗人深沉的历史感与忧国忧民情怀。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捧剑仆《诗》

下一篇:唐·韩偓《无题》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