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恻恻轻寒剪剪风":切肤的轻寒刺面的风,
# 剪剪:一作翦翦。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恻:凄恻。这里作者含主观感情色彩来写对天气冷暖的感受。翦翦(jiǎn):指春风尖利,砭人肌肤,正是乍暖还寒的时节。
"小梅飘雪杏花红":梅花如飘雪,杏花正红。
# 小梅飘雪杏花红:仲春之际,梅花已谢,纷纷飘落,而桃杏花却刚刚盛开。一作“杏花飘雪小桃红”。
"夜深斜搭秋千索":夜深里,斜搭上的秋千索静静地悬着,
# 斜搭秋千索:据《古今艺术图》等资料记载,当时北方寒食节,有女子荡秋千为戏的习俗。斜搭:指秋千索斜挂在木架上。
"楼阁朦胧烟雨中":烟雨朦胧之中,隐约可见那座楼阁。
# 烟:一作细。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夜深》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旧诗。韩偓此诗通篇以景语构建意境,字里行间浮现着流连怅惘之意,抒发了诗人怀旧之情。
2. 写作手法
渲染:“恻恻轻寒翦翦风”这句把寒食节时“乍暖还寒”的特点通过轻寒的微风,渲染出一种凄迷黯淡又不那么沉重的气氛。对比:“小梅飘雪杏花红”这句通过梅花的白色和杏花的红色形成色彩对比,画出寒食节明丽的春光。
3. 分段赏析
韩偓此诗以寒食节气候起兴,“恻恻轻寒翦翦风”通过触觉描写展现初春特有的凉意。“恻恻”与“翦翦”两个叠词既呼应了春风中裹挟的寒意,又以轻细的音韵贴合寒食节的气候特征。次句“小梅飘雪杏花红”转为视觉描写:凋零的梅花如雪纷扬,初绽的杏花鲜艳如火,冷暖色调的碰撞暗藏时光流转的隐喻。诗人特意选取夜间难以观察的“梅飘雪”景象,暗示眼前景致实为记忆重构——正如其《偶见》等诗中反复出现的梅杏意象,此刻都成为触发往昔情缘的密钥。前两句通过气候与植物的双重意象,在料峭春寒中渗出淡淡怅惘。后两句“夜深斜搭秋千索”则让思绪从现实抽离,转向寒食节特有的秋千习俗。据《开元天宝遗事》记载,宫中每逢寒食必设秋千宴乐,这种女子为主的娱乐活动恰与诗人情事相合。当深夜瞥见秋千架的剪影,当年与恋人共度的场景便随月色浮现。结句“楼阁朦胧烟雨中”以景收束,迷蒙的烟雨模糊了现实与回忆的边界,将求而不得的遗憾凝结成永恒的怅惘。
4. 作品点评
韩偓此诗通篇以景语构建意境,未着痕迹地传递深沉情感。全诗如同被雾气笼罩的水墨画,让读者在景物缝隙间触摸到诗人欲说还休的心绪。
# 韩致尧诗,词致婉丽,如此绝者是也。
宋陈正敏《遁斋闲览》
# 李贺“桃花乱落如红雨”,韩偓“杏花飘雪小桃红”,桃花红而长吉以雨比之,杏花红而致光以雪比之,皆可为善用不拘拘于故常者,所以为奇。不然,柳雪、李月、梨雪、桃霞,谁不能道?
明田艺蘅《留青日札》
# 春日多雨,唐人诗如“春在濛濛细雨中”、“多少楼台烟雨中”,昔人诗中屡见之。此则写庭院之景,楼阁宵寒,秋千罢戏,其中有剪灯听雨人在也。
清俞陛云《诗境浅说续编》
下一篇:唐·李白《清平调·其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