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tíng
èr
shǒu

朝代:唐作者:许浑浏览量:1
tíng
miàn
shān
héng
liǔ
bàn
wān
chán
xiǎng
táng
láng
shēn
fěi
cuì
xián
shuǐ
hán
liú
zuì
yuè
shàng
sēng
huán
yóu
liàn
xiāo
xiāo
zhú
西
zhāi
wèi
yǎn
guān
nuǎn
zhěn
mián
liǔ
sēng
zhāi
zuó
chá
xiāng
qiū
mèng
hòu
sōng
yùn
wǎn
yín
shí
gòng
fān
zǎo
zhēng
niǎo
zhuì
zhī
chóng
yáng
yīng
zuì
zāi
zhù
dōng

译文

溪亭四周环绕着青山,横斜的柳枝遮住半个溪湾。蝉声响亮,螳螂匆忙奔走,鱼儿游在深水中,翡翠鸟悠闲自在。溪水寒凉,让人沉醉不愿离去,月亮升起,我与僧人一同返还。我还眷恋那萧萧作响的竹林,西斋的门也没有关上。枕着温暖的枕头,在溪边柳下安睡,昨夜已与僧人相约在僧斋。秋梦醒来,品味着茶香,傍晚松声韵律中,我吟诗遣怀。鱼儿一起嬉戏,翻动着水藻,鸟儿争着栖息,压弯了树枝。重阳节时应该一醉方休,栽种菊花来装点东篱。

逐句剖析

"溪亭四面山":溪亭四周环绕着青山,

"横柳半溪湾":横斜的柳枝遮住半个溪湾。

"蝉响螳螂急":蝉声响亮,螳螂匆忙奔走,

"鱼深翡翠闲":鱼儿游在深水中,翡翠鸟悠闲自在。

"水寒留客醉":溪水寒凉,让人沉醉不愿离去,

"月上与僧还":月亮升起,我与僧人一同返还。

"犹恋萧萧竹":我还眷恋那萧萧作响的竹林,

"西斋未掩关":西斋的门也没有关上。

"暖枕眠溪柳":枕着温暖的枕头,在溪边柳下安睡,

"僧斋昨夜期":昨夜已与僧人相约在僧斋。

"茶香秋梦后":秋梦醒来,品味着茶香,

"松韵晚吟时":傍晚松声韵律中,我吟诗遣怀。

"共戏鱼翻藻":鱼儿一起嬉戏,翻动着水藻,

"争栖鸟坠枝":鸟儿争着栖息,压弯了树枝。

"重阳应一醉":重阳节时应该一醉方休,

"栽菊助东篱":栽种菊花来装点东篱。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溪亭二首》是唐代诗人许浑创作的五言律诗组诗。这组诗围绕溪亭展开,描绘了溪亭周边优美的山水景致,如四面环山、横柳溪湾、蝉鸣鱼游等,记录了诗人在此的闲适生活,与僧人相聚,醉酒、眠柳、品茶、吟诗,在秋景中享受惬意时光,还流露出对重阳佳节的期待。第一首先写景营造氛围,接着叙述与僧人的活动,最后以未掩西斋关表达对溪亭的眷恋;第二首从眠柳写起,再到秋梦、晚吟,展现生活细节,结尾提及重阳栽菊,丰富情感层次。许浑以其细腻笔触和精巧构思,将山水之美与闲适情怀完美融合,意境清幽,语言凝练,既展现了自然之美,又传达出诗人对宁静生活的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许浑(788~852?),唐代诗人。字用晦,一作仲晦,润州丹阳(今属江苏)人。大和进士,历虞部员外郎,睦、郢二州刺史。许浑的诗长于律体,多登临怀古之作,抚今追昔,感慨兴亡。文辞工丽,属对精切,声律谐婉。送别唱酬之作亦堪讽咏。《咸阳城东楼》一诗中“山雨欲来风满楼”之句,较有名。《金陵怀古》《凌歊台》等诗为其代表作。今有《丁卯集》行世。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首首联与颔联:“溪亭四面山,横柳半溪湾。蝉响螳螂急,鱼深翡翠闲”,首联点明溪亭的地理位置,四面环山,横柳斜倚于溪湾,寥寥数语勾勒出溪亭静谧优美的自然环境。颔联从听觉和视觉角度,描绘出蝉鸣、螳螂疾行、鱼儿深藏、翡翠鸟悠闲的画面,“急”与“闲”形成鲜明对比,一动一静,展现出大自然的生机与和谐,为全诗奠定了清幽闲适的基调。颈联与尾联:“水寒留客醉,月上与僧还。犹恋萧萧竹,西斋未掩关”,颈联叙述诗人因溪水寒凉、景色宜人而沉醉,直至月亮升起,与僧人一同返回。“留客醉”不仅体现溪亭景色之美,也暗示诗人与僧人的情谊。尾联中诗人对萧萧竹林恋恋不舍,连西斋的门都未关闭,借对竹林的眷恋,委婉表达出对溪亭的喜爱与留恋,余韵悠长。第二首首联与颔联:“暖枕眠溪柳,僧斋昨夜期。茶香秋梦后,松韵晚吟时”,首联写诗人枕着温暖的枕头在溪边柳下安睡,而昨夜已与僧人相约。“眠溪柳”展现出诗人随性自在的生活状态。颔联中,诗人在秋梦醒来后品味茶香,在松声韵律中吟诗,将品茶、吟诗等生活细节与秋景、松韵相融合,营造出一种宁静、雅致且富有诗意的氛围,体现出诗人闲适的心境。颈联与尾联:“共戏鱼翻藻,争栖鸟坠枝。重阳应一醉,栽菊助东篱”,颈联描写鱼儿在水藻间嬉戏、鸟儿争栖枝头的活泼场景,富有动态美,进一步展现出溪亭周边的生机与活力。尾联诗人由眼前景联想到重阳佳节,打算在那天一醉方休,还想栽种菊花以增添东篱之美,既体现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又借“东篱”这一意象,含蓄表达出对隐逸生活的向往,使诗歌的情感内涵更加丰富。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元稹《赠双文》

下一篇:唐·施肩吾《长安早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