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日日河边见水流":每天在河边看着流水奔涌不息,
"伤春未已复悲秋":伤怀春天的逝去还未停止,又为秋天的萧瑟而悲愁。
"山中旧宅无人住":山中的旧居早已无人居住,
"来往风尘共白头":唯有往来的风尘与我一同白了头。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分段赏析
“日日河边见水流”一句描绘了日常所见之景,诗人每日于河边目睹河水潺潺流淌。“日日”强调时间的持续性,流水这一意象,既象征着时光的一去不返,也暗含生命如流水般消逝的意味,奠定了全诗伤怀的情感基调。“伤春未已复悲秋”紧承上句,“伤春”“悲秋”是中国古典诗词中常见的情感表达,诗人先是沉浸在春天消逝的感伤之中,这种情绪尚未消散,又陷入对秋天肃杀的悲叹。“未已”“复”两个词,生动地展现出诗人持续不断的愁绪,将其内心因时光流转而生的怅惘与哀伤层层推进。“山中旧宅无人住”转而描写山中景象,诗人提及曾经的旧宅如今荒芜,再无居住者。旧宅作为承载过去生活与回忆的载体,其荒废暗示着往昔生活的消逝,引发对岁月变迁、人事无常的感慨,营造出孤寂、凄凉的氛围。“来往风尘共白头”写诗人与友人在尘世中奔波往来,历经岁月的磨砺与风尘的洗礼,彼此的头发都已斑白。“风尘”象征着人生道路上的艰辛与沧桑,“共白头”既体现出诗人与友人共同经历的漫长岁月,也道出了时光对生命的无情雕琢,将岁月流逝、人生易老的感慨推向高潮,饱含深沉的人生况味。