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觚棱金碧照山高":宫殿的金碧屋脊映照山巅,
"万国圭璋捧赭袍":万国诸侯捧着圭璋朝拜穿赭袍的天子。
# 圭璋:一作“珪璋”。玉器。周朝诸侯朝王执圭,朝后执璋。
"舐笔和铅欺贾马":文人舔笔调铅写作,自恃才学超过贾谊、司马相如,
# 贾马:指汉代文学家贾谊和司马相如。
"赞功论道鄙萧曹":议论功道德行,轻视萧何、曹参。
# 萧曹:指西汉名相萧何与曹参。
"东南楼日珠帘卷":东南楼前日光下珠帘高卷,
"西北天宛玉厄豪":西北进献的宝马与玉杯尽显豪奢。
# 厄豪:《诗》曰:“鞗革金厄。”盖小环。,天宛:指西域大宛国所产之马。
"四海一家无一事":天下一统看似太平无事,
"将军携镜泣霜毛":将军却对着镜子悲叹鬓间白发。
"晴云似絮惹低空":晴日白云如柳絮般悬浮在低空,
# 似:一作“如”。
"紫陌微微弄袖风":长安大道上微风轻拂衣袖。
"韩嫣金丸莎覆绿":贵族如韩嫣以金弹丸射猎,莎草覆盖着绿地,
"许公鞯汗杏粘红":将军如许公的马鞍被汗水浸透,杏花飘落黏染绯红。
# 粘:一作“黏”。
"烟生窈窕深东第":幽深的东府豪宅中升腾起袅袅青烟,
# 窈窕:一作“䆗窱”。
"轮撼流苏下北宫":车轮震动流苏驶离北宫。
"自笑苦无楼护智":自嘲苦于没有汉代楼护的智谋,
"可怜铅椠竟何功":可惜终年握笔写作终无大成。
"雨晴九陌铺江练":雨过天晴,长安街道如白练铺展,
"岚嫩千峰叠海涛":山间薄雾轻笼,千峰如海涛层叠起伏。
"南苑草芳眠锦雉":南苑芳草鲜美,锦鸡安然休憩,
"夹城云暖下霓旄":夹城暖云中皇帝仪仗缓缓降下。
"少年羁络青纹玉":少年骑马,马络用青纹美玉装饰,
# 纹:一作“文”。
"游女花簪紫蒂桃":游女簪着带紫蒂的桃花。
"江碧柳深人尽醉":江水碧绿、柳荫浓密,众人皆醉心享乐,
"一瓢颜巷日空高":唯有我如颜回居陋巷,坚守清贫。
"束带谬趋文石陛":身着朝服误登皇宫的文石台阶,
"有章曾拜皂囊封":曾以皂囊密封奏章向皇帝进言。
"期严无奈睡留癖":皇命严苛,无奈我有嗜睡的癖好,
"势窘犹为酒泥慵":处境困窘,仍因嗜酒而慵懒。
"偷钓侯家池上雨":趁雨偷偷在王侯家的池塘钓鱼,
"醉吟隋寺日沉钟":醉酒后在隋朝古寺吟哦,直到夕阳沉落钟声响起。
"九原可作吾谁与":若九泉之下的先贤可复生,我将与谁为友,
"师友琅琊邴曼容":唯有以东汉琅琊人邴曼容为师友。
"洪河清渭天池浚":黄河、渭河如天池奔涌,
"太白终南地轴横":太白山、终南山如地轴横亘。
"祥云辉映汉宫紫":祥云辉映着长安宫殿,
"春光绣画秦川明":春光如画,秦川一片明丽。
"草妒佳人钿朵色":芳草也嫉妒美人头上钿花的艳丽色彩,
"风回公子玉衔声":风吹来,公子马具上的玉衔叮咚作响。
"六飞南幸芙蓉苑":帝王车驾南行,驾临芙蓉苑,
"十里飘香入夹城":十里花香随圣驾飘入夹城。
"丰貂长组金张辈":身佩貂裘长绶的金张权贵之流,
"驷马文衣许史家":乘坐驷马华车的许史豪门家族。
"白鹿原头回猎骑":在白鹿原上纵马狩猎后返回,
"紫云楼下醉江花":于紫云楼下对着江花醉酒狂欢。
"九重树影连清汉":皇宫深处的树影与银河相接,
"万寿山光学翠华":万寿山上闪耀着天子仪仗的翠华旗。
"谁识大君谦让德":谁能理解皇帝的谦让之德,
# 让德:圣上不受徽号。
"一毫名利斗蛙蟆":世人争逐毫末名利,不过如蛙蟆相斗般可笑。
晚唐杰出诗人
杜牧(803~852?),唐代文学家。字牧之,号樊川居士,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因晚年居长安南樊川别墅,故后又称“杜樊川”。大和进士,官终中书舍人。杜牧的诗文,多指陈讽谕时政。其诗在晚唐成就颇高,后人称杜甫为“老杜”,称杜牧为“小杜”,又与李商隐并称“小李杜”。诗作风格独特,既风华流美而又俊爽疏朗,气势豪宕而又情致婉约。文以《阿房宫赋》最为著名。代表作品有《清明》《山行》《题乌江亭》《泊秦淮》等。著有《樊川文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律诗。生动勾勒昔日春日曲江游人如织、繁华喧闹的盛景,同时也表现出今非昔比,在字里行间传递出强烈的物是人非之感。
2. 分段赏析
其一首联:“觚棱金碧照山高,万国珪璋捧赭袍。”描绘了宫殿的金碧辉煌,高耸入云,各国使臣手持珪璋朝拜皇帝,展现出大唐的威严和昌盛。颔联:“舐笔和铅欺贾马,赞功论道鄙萧曹。”诗人以夸张的手法,说自己的文章超过了贾谊、司马相如,谈论功劳和治国之道时,连萧何、曹参都被轻视,表现出诗人的自负和对自己才华的自信。颈联:“东南楼日珠帘卷,西北天宛玉厄豪。”通过对楼阁、珠帘、天空、玉杯等意象的描写,营造出一种奢华、豪放的氛围。尾联:“四海一家无一事,将军携镜泣霜毛。”在四海升平的表象下,将军却对着镜子悲叹自己的白发,暗示了表面的和平下,也有英雄无用武之地的悲哀。其二首联:“晴云似絮惹低空,紫陌微微弄袖风。”描绘了春日长安的景色,晴云如絮,低空飘荡,长安的街道上微风轻拂,吹动人的衣袖,营造出一种闲适、惬意的氛围。颔联:“韩嫣金丸莎覆绿,许公鞯汗杏黏红。”借用韩嫣以金为丸、许公马鞍汗湿如杏黏红的典故,写出了长安贵族生活的奢华。颈联:“烟生窈窕深东第,轮撼流苏下北宫。”描绘了贵族宅第中烟雾缭绕,车辆行驶时流苏晃动的场景,进一步渲染了贵族生活的优雅和奢华。尾联:“自笑苦无楼护智,可怜铅椠竟何功。”诗人自嘲没有楼护那样的智慧,感叹自己的著述没有什么功绩,流露出一种对自己才华未得施展的无奈和自嘲。其三首联:“雨晴九陌铺江练,岚嫩千峰叠海涛。”写长安雨后初晴的景象,大街上雨水未干,在阳光照射下水光闪闪,犹如白练;雨后的岚气簇拥千峰,如海涛浪叠,“嫩”字写出岚光使千峰更加青翠柔媚之态。颔联:“南苑草芳眠锦雉,夹城云暖下霓旄。”描绘了南苑的华美,锦雉静眠芳草,皇帝常常通过夹城来此游幸,连云也好像变得温暖了,写出了皇家苑囿的秀丽和皇帝生活的奢华。颈联:“少年羁络青纹玉,游女花簪紫蒂桃。”描写长安仕女春游曲江的情景,公子王孙所骑马的缰绳、缨络都配着华贵的青纹美玉,豪门游女头簪紫蒂桃那样的名贵花饰,展现出长安贵族子弟和女子的奢华生活和春游时的热闹景象。尾联:“江碧柳深人尽醉,一瓢颜巷日空高。”在水碧柳深的曲江池畔,游春的人们都逸乐醉饱了,只有诗人如家居陋巷一瓢饮的颜回空望着高空的太阳,表达了诗人不随波逐流,安贫守困的志向。其四首联:“束带谬趋文石陛,有章曾拜皂囊封。”诗人描绘了自己不得不参与官场生活的无奈,整饰衣冠,走向朝廷的台阶,曾经呈递过有条理的奏章。颔联:“期严无奈睡留癖,势窘犹为酒泥慵。”反映了诗人对官场生活的抗拒和逃避,期限严格,但却无法改掉留恋睡眠的癖好,处境困难却仍然因酒而懒散。颈联:“偷钓侯家池上雨,醉吟隋寺日沈钟。”是诗人对理想生活的描绘,他偷偷地在贵族家的池塘钓鱼,醉酒时在隋朝的寺庙中吟诗,听着日落时分的钟声,表达了对自然和艺术的向往。尾联:“九原可作吾谁与,师友琅琊邴曼容。”展现了诗人对死后世界的想象,希望能与师长和朋友,如琅琊的邴曼容那样的人为伴,过上理想的生活。其五首联:“洪河清渭天池浚,太白终南地轴横。”写长安的山河地势,黄河、渭水清澈,天池疏浚,太白山、终南山横亘大地,突出了长安地理形势的雄伟壮阔。颔联:“祥云辉映汉宫紫,春光绣画秦川明。”描绘出长安宫殿在祥云辉映下的壮丽景象,春光如画,秦川大地一片明媚,展现出长安的昌盛繁华。颈联:“草妒佳人钿朵色,风回公子玉衔声。”通过草嫉妒佳人的花钿颜色,风传来公子的马衔声,写出了长安城中佳人公子的艳丽奢华和生活的闲适。尾联:“六飞南幸芙蓉苑,十里飘香入夹城。”写皇帝前往芙蓉苑,一路上香气飘入夹城,表现出皇家出行的奢华排场。其六首联:“丰貂长组金张辈,驷马文衣许史家。”描绘了长安的贵族们穿着华丽的服饰,乘坐着装饰精美的马车,展现出他们的富贵和奢华。颔联:“白鹿原头回猎骑,紫云楼下醉江花。”描写了贵族们在白鹿原上打猎,在紫云楼下饮酒赏花的场景,表现出他们悠闲自在的生活。颈联:“九重树影连清汉,万寿山光学翠华。”描绘了皇宫中树木的影子连接着天空,万寿山的景色映照在翠华之上,营造出一种庄严、华丽的氛围。尾联:“谁识大君谦让德,一毫名利斗蛙蟆。”诗人感慨谁能了解皇帝的谦让之德,在这名利纷争的世界里,皇帝的品德如同蛙蟆中的佼佼者,突出了皇帝的高尚品德,同时也可能暗示了诗人对当时社会名利纷争的不满。
# 琢处见情,率处见真。
明末清初王夫之《唐诗评选》
# 朱东岩曰:一、二言长安何等胜地。三、四言长安何等良辰。五写及少年,六又写游女,深讥如此都会之地,风俗淫乱,却浑而不露。七、八即“人醉我醒”之意。
清朱三锡《东岩草觉评订唐诗鼓吹》
# “江练”“海涛”写出胜地;“草芳”、“云暖”,写出良辰。又及“南苑”、“夹城”者,盖其意之所指乃独在斯也。五、六又写少年,又写游女,言长安以灭子辇毂之下,而其男女风俗如此,此谁实开之乎?七、八自言屹然独十为淫风之所渐染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九陌”也而有似于铺江练,以雨初晴故;“千峰”也而有似于叠海涛,以岚方嫩故;二句写出拉安胜镜,可谓善于形容。“南苑”、“央城”,又独提天子家说;“眠锦雉”是陪笔,“下霓旄”是主笔,盖深有不足于一人之游行无度也。五、六,上之所好,下必甚焉,于是而男事骄奢,女耽艳冶,至于如此,可不悲哉!七承上启下,八言我于斯时,只是安贫守困而已,断不敢随波逐流丧其生平也。读者或以为慕繁华、伤幽独,则大失作者一段苦心矣。
清赵臣瑗《山满楼笺注唐诗七言律》
# 诗人于四方风土皆能言之,至于抡安,洛阳、邺都、金陵帝王建都之地,则多见于怀古之作,而述今者少,牧之松安六诗,于五诗之末,各寓闲中向静之意。独此诗前夸形势,后叙侈丽,亦足以形容天府之盛,故取之。五诗内如“韩嫣金九莎覆绿,许公秘汗杏妆红”、“投钓谢家池正雨,醉吟隋寺日沉钟”、“白鹿原头问猎骑,紫云楼下醉江花”,又《街西长句》云“游骑偶同人斗酒,名园相倚杏交花”,皆艳冶而不流。肖其时,郊、岛、元、白下世之后,张祜、赵嘏诸人皆不及牧之,盖颇能用老杜句律,自为翘楚,不卑卑于晚唐之酸楚凑砌也。
宋末元初方回《瀛奎律髓》
# 一,写长安如此水,二,写长安如此山,三、四却于如此山、水中间,写长安如此宫阙迤逦。五,写长安如此佳丽,六,写长安如此游侠。自、二、三、四,渐渐写至五、六,而后七、八方始直写“六飞南幸”、“十里闻香”。言长安如此流风遗俗,皆是上行下效也。
明末清初金圣叹《贯华堂选批唐才子诗》
# 何义门:浑成精妙。如此山川,宜孕毓英贤,乃唯见纷纷游童妖女,所以刺也。此篇不减工部。纪昀:风格自遒。许印芳:愚观牧之《樊川集》,古体常病猥杂率易,唯近体可取。近体中七言最工,七绝佳篇尤夥,七律亦多可采者……此诗三、四分之皆拗句,合之则上下不粘,乃古调也。牧之七律每有此格,所谓寓拗峭以矫时弊者,即此可见。
元方回、李庆甲《瀛奎律髓汇评》
# 对起工而奇。二句写出长安胜境,可谓善于形容(首二句下)。
清黄叔灿《唐诗笺注》
上一篇:唐·张祜《过石头城》
下一篇:唐·李商隐《灞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