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īng
xuán
líng
zhī
èr
shǒu

朝代:魏晋作者:葛洪浏览量:2
xiàng
suī
liáo
kuò
tiān
yún
chén
líng
shū
shì
xià
kōng
dòng
chéng
xuán
yīn
zhì
jīng
róng
tài
zhēn
zhōng
chàng
shǐ
zhī
fēng
chén
shén
sān
tián
zhōng
jīng
liù
què
xià
suì
chéng
wàn
lóng
dùn
chí
chěng
miǎn
jiǔ
hàn
nèi
zhuàn
yuē
yuán
fēng
yuán
nián
yuè
西
wáng
jiàng
hàn
gōng
wáng
shè
tiān
chú
jīng
miào
fēi
cháng
jiǔ
shāng
shù
biàn
wáng
mìng
zhū
shì
zuò
yuè
mìng
yīng
xuán
líng
zhī
nǎi
qiǎn
shì
zhāo
shàng
yuán
rén
rén
zhì
tán
yún
lín
zhī
qín
xuán
zhī
yuē

译文

宇宙虽然广袤无垠,我却能掌控天地门户。拨开云彩乘灵车而下,一瞬间就来到了尘世。虚空之中传来玄妙仙音,至纯至精难以世俗熔铸。太真仙人轻声吟唱,我才知晓尘世的辛苦。在体内三田颐养精神,于六阙之处吸纳精气。于是乘坐万龙驾的车乘,在九天原野纵横驰骋、极目四望。《汉武帝内传》记载:元封元年七月七日,西王母降临到汉朝宫廷中,西王母亲自安排天上的珍馐美馔,精致美妙得不同寻常。酒过数巡之后,西王母命令众侍女、玉女演奏音乐,又让法婴演唱《玄灵之曲》。接着,西王母派侍女去邀请上元夫人。上元夫人到来后,亲自弹奏云琳琴,并演唱了《步玄之曲》,内容是:

逐句剖析

"大象虽寥廓":宇宙虽然广袤无垠,

"我把天地户":我却能掌控天地门户。

"披云沉灵舆":拨开云彩乘灵车而下,

"倏忽适下土":一瞬间就来到了尘世。

"空洞成玄音":虚空之中传来玄妙仙音,

"至精不容冶":至纯至精难以世俗熔铸。

"太真嘘中唱":太真仙人轻声吟唱,

"始知风尘苦":我才知晓尘世的辛苦。

"颐神三田中":在体内三田颐养精神,

"纳精六阙下":于六阙之处吸纳精气。

"遂乘万龙楯":于是乘坐万龙驾的车乘,

"驰骋眄九野":在九天原野纵横驰骋、极目四望。

"《汉武帝内传》曰":《汉武帝内传》记载:

"元封元年七月七日":元封元年七月七日,

"西王母降于汉宫":西王母降临到汉朝宫廷中,

"王母自设天厨":西王母亲自安排天上的珍馐美馔,

"精妙非常":精致美妙得不同寻常。

"酒觞数遍":酒过数巡之后,

"王母命诸侍玉女作乐":西王母命令众侍女、玉女演奏音乐,

"命法婴歌《玄灵之曲》":又让法婴演唱《玄灵之曲》。

"乃遣侍女招上元夫人":接着,西王母派侍女去邀请上元夫人。

"夫人至":上元夫人到来后,

"自弹云琳之琴":亲自弹奏云琳琴,

"歌《步玄之曲》":并演唱了《步玄之曲》,

"曰":内容是: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法婴玄灵之曲二首(其一)》是魏晋时期葛洪创作的一首游仙诗。此诗围绕游仙展开,描绘了诗人超脱尘世的奇幻想象。诗人自述掌控天地门户,乘灵舆穿越云层降临尘世,听闻玄妙仙音,感知尘世之苦,进而在体内三田颐养精神、六阙吸纳精气,最终驾驭万龙车驰骋于九天原野。开篇四句展现诗人超凡的起始行程。中间四句写体悟仙音与尘世之苦、养精蓄锐。结尾两句则描绘出纵横天地的豪迈之态。该诗体现了当时文人对超脱现实、追求精神自由的向往,其不同的想象与意境营造,对后世游仙诗及奇幻文学创作在构思、意象运用等方面有一定启发意义,为研究魏晋时期的宗教、哲学及文学审美提供了文本素材。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

葛洪(281?~343?),东晋道士、道教学者、炼丹家、医学家。字稚川,号抱朴子,世称小仙翁,丹阳句容(今属江苏)人。历任掾、咨议参军等职,赐爵关内侯,后隐居罗浮山炼丹。葛洪师从郑隐学习炼丹术,他将道家术语附会到金丹、神仙的教理中,使道教思想系统化、理论化,并与儒家名教纲常相结合,提出以“玄”为“自然之始祖”,主张立言必须有助于教化。他记载了当时流行的炼丹方法,保存了中国早期医学典籍和民间方剂,其中有对天花、恙虫病的世界最早记载。著有《抱朴子内篇》《抱朴子外篇》《肘后备急方》《神仙传》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第一段:“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开篇“大象虽寥廓,我把天地户”,诗人以宏大的视野起笔,“大象”指代天地宇宙,其寥廓无垠,而诗人却称能掌控天地门户,运用夸张手法,凸显出自身的超凡与豪迈,展现出一种凌驾于天地之上的气魄,给人以强烈的震撼。“披云沉灵舆,倏忽适下土”,描绘出诗人拨开云层,乘坐灵舆迅速降临尘世的场景,“披云”“沉灵舆”“倏忽”等词语,生动地营造出奇幻、灵动的氛围,让读者仿佛亲眼目睹其从天而降的神奇之姿,为后文在尘世的感悟与超脱做铺垫。第二段:“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空洞成玄音,至精不容冶”,诗人身处空灵的境界,听闻玄妙的仙音,“至精”代表着最为纯粹精妙的东西,难以用世俗的方式来熔炼或理解,此句从听觉与抽象的感知层面,进一步渲染出仙界的神秘与超凡。“太真嘘中唱,始知风尘苦”,“太真”唱出仙曲,在这仙乐的启示下,诗人开始体悟到尘世生活的困苦。通过仙界与尘世的鲜明对比,深化了诗歌对尘世苦难的反思,以及对超脱境界的追求。第三段:“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颐神三田中,纳精六阙下”,诗人开始在体内的三田颐养精神,于六阙吸纳精气,体现出对自身精神与生命能量的修炼与培育,这是一种道家的修行方式,反映出诗人对内在精神升华的重视。“遂乘万龙楯,驰骋眄九野”,诗人完成修炼后,驾驭着由万龙牵引的车乘,在九天原野上纵横驰骋,极目远眺。“万龙楯”“驰骋”“眄九野”等表述,再次运用夸张,展现出诗人超脱尘世后的自由豪迈之态,将诗歌的意境推向高潮,表达出对自由、高远境界的向往与追求。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魏晋·郭璞《游仙诗十九首 其十一》

下一篇:魏晋·曹植《赠徐干(惊风飘白日)》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