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煌煌上天照下土兮":光辉灿烂的上天照耀着人间大地啊,
# 下土:天下;大地。《诗经·鲁颂·閟宫》:“奄有下土,缵禹之绪。”,煌煌:光辉貌。
"知我好道公来下兮":知道我一心向道,仙人们降临人间。
# 公:指八公。,知我好道:汉高诱《〈淮南子注〉序》:“其旨近《老子》,淡泊无为,蹈虚守静,出人经道。言其大也,则焘天载地,说其细也,则沦于无垠,及古今治乱存亡祸福,世间诡异瑰奇之事。其义也著,其文也富,物事之类,无所不载,然其大较归之于道,号曰《鸿烈》。鸿,大也;烈,明也,以为大明道之言也。”
"公将与予生毛羽兮":仙人将赐予我飞翔的羽翼,
# 生毛羽:道家认为得道成仙之人,就身生毛羽,可以飞升。《楚辞·远游》:“仍羽人于丹丘兮,留不死之旧乡。”王逸《注》:“《山海经》言有羽人之国,不死之民,或曰人得道,身生毛羽也。”,予:我。
"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让我乘云升天,脚踏泰山(梁甫)。
# 蹈梁甫:踏越梁甫山。梁甫,山名,又名“梁父”,指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超腾:超越腾跃。
"观见瑶光过北斗兮":我看见瑶光星(北斗第七星)划过天际,
# 北斗:在北天排列成斗形的七颗亮星,即今大熊星座的七颗较亮的星,道家书称为天罡。,瑶光:踏越梁甫山。梁甫,山名,又名“梁父”,指泰山下的小山,古时死人丛葬的地方。
"驰乘风云使玉女兮":乘着风云召唤仙女的降临。
# 玉女:神女。《楚辞·惜誓》:“建日月以为盖兮,载玉女于后车。”
"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我含天地精华,吐纳灵气,咀嚼灵芝仙草,
# 芝草:即灵芝草。菌类植物,古人以芝为瑞草,故名曰“灵芝”。,含精吐气:道家修炼的方法。含精,吸收精华;吐气,吐出废气。即吐故纳新之意。
"悠悠将将天相保兮":悠悠长啸,天神护佑,永保长生。
# 保:保佑。,悠悠:悠闲自得貌。将将:同“锵锵”,象声词,如“玉佩将将”“鼓钟将将”。
"古今乐录曰":《古今乐录》记载:
"淮南好道":淮南王刘安崇尚仙道。
"正月上辛":在农历正月上旬的辛日,
"八公来降":八位仙人降临到他身边。
"王作此歌":于是淮南王创作了这首《八公操》。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后承袭父封为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奉武帝命作《离骚传》,为最早解说《离骚》的著作。曾召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鸿烈》(后称《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内容庞杂,《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有赋82篇,今仅存《屏风赋》1篇。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乐府诗,也是一首求仙问道的诗歌,描绘了淮南王刘安在正月上辛日八公降临之际,与仙人同游天界的奇幻场景,体现了汉代神仙思想中人与天地相通、凡人可成仙的浪漫想象,表达了淮南王对修道成仙的执着追求、对长生不老的深切渴望以及对与仙人同游的超凡境界的无限向往。
2. 分段赏析
“煌煌上天照下土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两句,诗作开篇既是对至高天道的虔诚礼赞,亦是对自身修道信念的坚定表白,诗人以璀璨光辉的天象象征神圣意志的照耀,通过“照下土”的意象展现天道对人间万象的洞悉,而“知我好道”四字则直抒胸臆地袒露其潜心修习道术的赤诚,最终以“公来下”的奇迹印证八公应天命降临的因缘。这两句构建起人神感应的思想基础,在神圣信仰与凡人信仰的共鸣中,为后续天马行空的仙界想象铺设了基础。“公将与予生毛羽兮,超腾青云蹈梁甫兮”,诗人以酣畅笔墨勾勒飞升幻境:直白袒露企盼八公赐予羽翼以凌空飞升的渴望,借“青云”之缥缈、“梁甫”之高峻,具体化其突破凡尘束缚、直抵仙界的愿望。“观见瑶光过北斗兮,驰乘风云使玉女兮”既描绘穿越北斗星垣、观瞻瑶光璀璨的奇幻旅程,又展现驭乘风云、驱遣玉女的超凡能力,则进一步展开星际漫游的瑰丽图画。“含精吐气嚼芝草兮,悠悠将将天相保兮”句,以服食芝草、吐纳天地精华的修炼细节,配合“悠悠将将”的悠长韵律,传递出与天道相契、永葆青春的期许。
# 淮南王安,厉王之子,好书鼓琴,故传有《八公操》。八公者,皆神仙也,以王好道术,乃往谒之。
宋朱长文《琴史》卷三《淮南王安》
# 淮南王安好道术,设厨宰以候宾客。正月上午,有八老公诣门求见。门吏白王,王使吏自以意难之,曰:“吾王好长生,先生无驻衰之术,未敢以闻。”公知不见,乃更形为八童子,色如桃花。王便见之。盛礼设乐,以享八公。援琴而弦歌曰:“明明上天,照四海兮。知我好道,公来下兮。公将与余,生羽毛兮。升腾青云,蹈梁甫兮。观见三光,遇北斗兮。驱乘风云,使玉女兮。”今所谓《淮南操》是也。
晋干宝《搜神记》卷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