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hòu
羿
shè

朝代:汉作者:刘安浏览量:1
jùn
羿
tóng
gōng
zēng
xià
guó
羿
shì
shǐ
xià
zhī
bǎi
jiān
dài
zhì
yáo
zhī
shí
shí
bìng
chū
jiāo
jià
shā
cǎo
ér
mín
suǒ
shí
záo
chǐ
齿
jiǔ
yīng
fēng
fēng
xiū
shé
jiē
wéi
mín
hài
yáo
nǎi
shǐ
使
羿
zhū
záo
chǐ
齿
chóu
huá
zhī
shā
jiǔ
yīng
xiōng
shuǐ
zhī
shàng
zhuó
fēng
qīng
qiū
zhī
shàng
shè
shí
ér
xià
shā
duàn
xiū
shé
dòng
tíng
qín
fēng
sāng
lín
wàn
mín
jiē
zhì
yáo
wéi
tiān

译文

天帝,名俊赐予后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用作扶助人间诸国,后羿于是开始去救助地下国家的各种困境。到了尧统治的时候,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花草树木干死,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均为祸害人民。(于是)尧派使后羿在南方荒野泽地诛杀凿齿,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接着又杀死猰貐,在洞庭湖砍断脩蛇,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逐句剖析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天帝,名俊赐予后羿红色的弓,白色的箭,

# 彤弓素矰:红色的弓,白色的箭。矰,一种系着细丝的短箭。,帝俊:神话中的天帝,名俊。相传十日、十二月均为他所生。

"以扶下国":用作扶助人间诸国,

# 下国:人间诸国。此从上天而言,故称下。,扶:扶助。

"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后羿于是开始去救助地下国家的各种困境。

# 下地:同“下国”。,恤:救助。,是始:于是开始。

"逮至尧之时":到了尧统治的时候,

# 尧:神话中的天神名,又是传说中的古帝王。,逮至:及,到。

"十日并出":有十个太阳一同出来。

"焦禾稼":灼热的阳光晒焦了庄稼,

"杀草木":花草树木干死,

"而民无所食":老百姓连吃的东西都没有。

"猰貐、":猰貐、

# 猰貐:怪兽名,形状似龙首,或谓似狸,善跑,叫声似婴儿啼哭,吃人。

"凿齿、":凿齿、

# 凿齿:怪兽名,齿长三尺,其状如凿。

"九婴、":九婴、

# 九婴:长着九个脑袋的水火之怪,害人。

"大风、":大风、

# 大风:即风伯,一种极凶猛的大鸟,飞过后能坏人房屋,被视为风神。

"封豨、":封豨、

# 封豨:大野猪。

"修蛇皆为民害":脩蛇均为祸害人民。

# 修蛇:长长的大莽蛇。修,同“脩”。

"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于是)尧派使后羿在南方荒野泽地诛杀凿齿,

# 畴华:传说中的南方泽名。

"杀九婴于凶水之上":在北方的凶水杀灭九婴,

# 凶水:水名,据说在北方。

"缴大风于青邱之泽":在东方的大泽青邱系着丝绳的箭来射大风,

# 青邱:传说中位于东方的大泽。,缴:系在箭上的生丝绳。此处用作动词,指用系着丝绳的箭来射鸟。

"上射十日":射十个太阳(射下来九个),

# 射十日:王逸注《楚辞·天问》“羿焉□日,乌焉解羽”句称:“羿仰射十日,中其九日,日中九乌皆死,堕其羽翼。”

"而下杀猰貐":接着又杀死猰貐,

"断修蛇于洞庭":在洞庭湖砍断脩蛇,

# 洞庭:南方泽名,当即今之洞庭湖。

"擒封豨于桑林":在中原一带桑林擒获封豨。

# 桑林:传说商汤曾在桑林祷告求雨,可能两者同为一地,当在中原一带。

"万民皆喜":后羿把那些灾害一一清除。民众都非常开心,

"置尧以为天子":并推举尧为领导人(天子)。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后羿射日》是两汉时期的刘安所写的关于后羿的神话叙事,以简洁而富有张力的笔触,讲述了神射手后羿受帝俊之命下凡,历经艰险为民除害的故事。文中先交代后羿使命的由来,点明其救世担当;继而描绘十日并出、怪兽为祸的深重灾难,构建出紧迫的危机场景;随后以连贯的叙事展现后羿射杀十日、诛除六大怪兽的英雄壮举,动词精准、场景宏大;最后以万民欢腾、拥立尧帝作结,体现出深远影响。全文通过生动的描写与巧妙的叙事铺垫,既展现了后羿的英勇无畏,又暗合民本思想,将英雄叙事与贤君政治相勾连,深化了神话的社会寓意,具有简劲而富有力量的艺术特质。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西汉思想家、文学家

刘安(前179~前122),西汉思想家、文学家。沛郡丰(今江苏丰县)人。汉高祖之孙,淮南王刘长之子,后承袭父封为淮南王。刘安好读书鼓琴,善为文辞,才思敏捷,奉武帝命作《离骚传》,为最早解说《离骚》的著作。曾召集宾客方术之士数千人,集体编写《鸿烈》(后称《淮南鸿烈》,又称《淮南子》),内容庞杂,《汉书·艺文志》将其列入杂家。有赋82篇,今仅存《屏风赋》1篇。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帝俊赐羿彤弓素矰,以扶下国,羿是始去恤下地之百艰”首句交代神射手后羿使命的由来,“赐”字彰显天帝对其权威的赋予,“彤弓素矰”以色彩鲜明的武器意象,巧妙烘托出后羿的英雄特质。“扶下国”“恤百艰”中,“扶”“恤”二字不仅点明后羿下凡的目的,更以双动词结构预先展现其救世担当,为后文的除害情节埋下巧妙伏笔。“逮至尧之时,十日并出。焦禾稼,杀草木,而民无所食”“十日并出”夸张的描绘天灾的严重,“焦”“杀”二字作使动用法,生动摹写烈日灼烧下禾稼枯焦、草木枯死的惨状;“无所食”三字则以直白的叙事,将民生陷入绝境的惨况推向极致。此句以夸张笔法构建出紧迫的危机场景,为后羿的登场铺设了必要的矛盾冲突。“猰貐、凿齿、九婴、大风、封豨、脩蛇皆为民害”以罗列式的铺陈写出六大怪兽之名,“皆为民害”四字总括其害,通过名词的堆叠形成强烈的压迫感,尽显灾祸之多且烈。不详细描摹怪兽形貌而直接直呼其名,既暗合神话叙事简劲的特质,也为后续逐一除害的情节铺垫。“尧乃使羿诛凿齿于畴华之野,杀九婴于凶水之上,缴大风于青邱之泽,上射十日,而下杀猰貐,断脩蛇于洞庭,擒封豨于桑林”七句连贯叙述后羿的七大战功,“诛”“杀”“缴”“射”“断”“擒”等动词精准各异,分别对应不同的除害方式,足见叙事笔触的细腻。“于畴华之野”“于凶水之上”等六处地点状语,构建出宏大的叙事场景;“上射十日”与“下杀猰貐”形成动作对照,更强化了英雄壮举。“万民皆喜,置尧以为天子”以民众的喜悦之情与拥立尧帝的反应作结,“皆喜”二字从侧面烘托出后羿除害的深远影响。不直接描写其功绩,而是借民心的向背来体现,暗合“民本”思想。此句将英雄叙事与贤君政治相勾连,深化了神话的社会寓意。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汉·嵇康《四言赠兄秀才入军诗(其十三)》

下一篇:汉·曹植《鰕䱇篇》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