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àn
biān
jiāng

朝代:唐作者:张乔浏览量:1
liáng
zhōu
jīn
shí
qīng
biān
fēng
xiāo
dòng
jiāng
chéng
zuò
zhōng
yǒu
lǎo
shā
chǎng
héng
xiū
chuī
sài
shàng
shēng

译文

谁人弹奏的一曲梁州小令像金石般清脆动听,边风萧瑟,掣动着江河旁的城郭。在座的人中有一位久驻沙场的老兵,横笛就不要再吹起那塞上之音,使他回忆起那艰苦的岁月了。

逐句剖析

"一曲梁州金石清":谁人弹奏的一曲梁州小令像金石般清脆动听,

"边风萧飒动江城":边风萧瑟,掣动着江河旁的城郭。

"座中有老沙场客":在座的人中有一位久驻沙场的老兵,

"横笛休吹塞上声":横笛就不要再吹起那塞上之音,使他回忆起那艰苦的岁月了。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宴边将》是唐代诗人张乔创作的七言绝句。开篇“一曲梁州金石清”,先写宴会上清越的乐曲声;次句“边风萧飒动江城”,则以萧瑟的边风暗衬边塞的苦寒环境。后两句将目光投向“老沙场客”,写他劝阻他人“休吹塞上声”的细节,悄然流露出身经百战的戍边者内心复杂的情感。全诗借宴饮这一场景,以“老沙场客”“塞上声”等意象为依托,生动展现了边关将士戍守生涯的艰辛。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诗人

张乔(?~?),唐代诗人。字伯迁,池州青阳(今安徽贵池)人。他曾隐居九华山苦学,与许棠、张蠙、周繇并称“九华四俊”,与许棠、郑谷等东南才子并称“咸通十哲”。其作诗好苦吟,追求格律工整,擅作景语,韵律和谐,字句工丽。诗歌风格多样,既有瘦寒孤冷之美,又有悲怆奇崛的意境。代表作品有《华山》《越中赠别》《秋夕》等。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宴饮诗。通过借宴饮中的乐声、风声与人物举动,层层揭开边关将士看似欢宴下的沉重心境,尽显戍边生活的艰辛与复杂情感。

2. 写作手法

烘托:乐声与边风的对比烘托:首句“一曲梁州金石清”以“金石清”形容《梁州》乐曲的清亮明快,营造出宴饮时短暂的欢悦氛围;次句“边风萧飒动江城”则转写塞外寒风的萧瑟凛冽,连城池都仿佛被撼动。乐声的清越与边风的肃杀形成强烈反差,既凸显了边塞环境的苦寒,又暗示了宴饮欢乐的脆弱,即便有乐曲助兴,边关的苍凉底色也无法掩盖,以环境的“冷”烘托出将士们内心深处的孤寂与艰辛。细节描写:人物动作与语言的细节:后两句“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聚焦“老沙场客”的举动,一个“休吹”的劝阻,看似简单,却暗藏深意。“老沙场客”的身份暗示其历经百战,而“塞上声”常关联着征战、离别、思乡等伤痛记忆。这一细节精准捕捉了老兵不愿触碰过往创伤的心理,无需直抒胸臆,仅通过一个动作和一句话,便将戍边者深埋的苦楚、对战争的厌倦以及对安宁的渴望全盘托出,以小见大,极具感染力。

3. 分段赏析

首句“一曲梁州金石清”,开篇描绘宴中奏响《梁州》乐曲,乐声清越如金石相击。此句先以明快的乐声勾勒宴饮的热闹表象,为后续情感转折铺垫,字间暗藏边关难得的片刻欢娱。次句“边风萧飒动江城”,笔锋转向室外,萧瑟的边风呼啸,连江城都为之撼动。凛冽的边风与清越的乐声形成对比,既点出边塞环境的苦寒,也暗示了宴饮欢乐背后的苍凉底色,悄然带出将士们身处异乡的孤寂。后两句“座中有老沙场客,横笛休吹塞上声”,聚焦宴中一位久经沙场的老兵,他劝阻不要再吹奏边塞曲调。“老沙场客”是战争的亲历者,“塞上声”往往关联着征战、思乡与伤痛,他的劝阻并非不喜乐声,而是怕那些曲调勾起过往的创伤与对故乡的深切思念,将戍边将士们饱经风霜的疲惫、对战争的厌倦与深埋的乡愁浓缩其中。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座上恐有江南客”亦同此意。

明高棅《唐诗直解》

# 闻边乐亦悲,积古兵间之故。

不详《唐诗训解》

# 此见边人之苦于战也。言作乐以宴将士,奏《凉州》之曲而边风忽起,彼老于沙场者已不胜情矣。

明唐汝询《唐诗解》

# 吴昌祺云:沙场之惨,隐然自见,最得绝句之妙(末二句下)。

清吴昌祺《删订唐诗解》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白居易《和答诗十首·和大觜乌》

下一篇:唐·刘禹锡《送曹璩归越中旧隐诗》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