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明月临沧海":明亮的月光照耀在苍茫的海上,
# 明月临沧海:象征心胸开阔一尘不染。
"闲云恋故山":悠闲的云朵悠悠地怀念着故土。
# 闲云恋故山:象征与世无争归隐山林。
"诗名满天下":诗人名满天下却幽思遥遥故乡,
"终日掩柴关":孤寂的心灵不得不使柴门久闭。
# 柴关:柴门,见刘长卿《逢雪宿芙蓉山主人》注。
中唐诗人
戴叔伦(732~789),唐代诗人。字幼公,一字次公;一说名融,字叔伦。润州金坛(今江苏金坛)人。曾任新城令、东阳令、抚州刺史、容管经略使等职。戴叔伦师从萧颖士,以文辞著称,作诗擅长五言律、绝。其五律长于言情,佳作颇多。《除夜宿石头驿》“一年将尽夜,万里未归人”一联,被胡应麟《诗薮》许为“客中除夜之绝唱”。诗虽“体格不越中格”(高仲武《中兴间气集》),尚未臻大家之境,但在盛唐向中唐的转折演变之际颇有意义。代表作品有《江乡逢故人偶集》《关山月》《女耕田行》等。著有《戴叔伦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隐逸诗。表述了作者虽然身在官场,但内心深处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过着隐居山林,不与世事的悠闲生活。
2. 分段赏析
“明月临沧海,闲云恋故山”两句以自然意象隐喻诗人超然心境。“明月”象征高洁心志,“沧海”展现壮阔胸襟,“临”字赋予月光主动倾泻的动态感,暗含诗人对理想的执着追寻。“闲云”喻指自由无拘的归隐生活,“恋故山”以拟人手法流露对故土的眷恋。“诗名满天下,终日掩柴关”形成转折对比,凸显诗人淡泊名利的精神追求。封建时代的士人心中往往并存两种观念,即所谓达则兼济天下,穷则独善其身。穷与达,包含社会政治兴衰和个人遭遇顺逆两方面的因素。前者如陶渊明为躲避世乱,高歌“归去来兮”,隐居终生;后者如李太白虽生活于唐代盛世因畏谗忧讥,高吟“人生在世不称意,明朝散发弄扁舟”拂袖而去。从本诗看戴叔伦可能两者兼而有之。“掩”字既指闭门谢客的隐居生活,亦象征以自然之境隔绝尘嚣,呼应前句“闲云恋故山”的归隐之志,展现“大隐于市”的从容气度,表达了作者虽然身在官场,但内心深处渴望自己能够成为一位优秀的诗人,过着隐居山林,不与世事的悠闲生活。
上一篇:唐·施肩吾《讽山云》
下一篇:唐·贯休《战城南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