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欲转声犹涩":想要转动(歌喉),声音还滞涩。
# 涩:不流畅。,转:同“啭”,鸟鸣。
"将飞羽未调":将要飞翔,羽毛还未协调。
# 羽未调:未换羽毛。调:协调,调和。
"高风不借便":高处的风不提供便利,
# 借便:得便,得到方便的机会。借:一作藉。,高风:强劲的风。这里指仕途上得到提携。
"何处得迁乔":到哪里才能飞到高处的乔木上。
# 迁乔:迁往高处。《诗经・小雅・伐木》:“出自幽谷,迁于乔木。”这里暗指仕途。
唐代诗人
郑愔(?~710),唐代诗人。字文靖,沧州(今属河北)人。十七岁登进士第,武后时因张易之兄弟推荐,任殿中侍御史,张易之下台后,被贬为宣州司户。景龙三年,升任宰相,不久因贪赃被贬为江州司马。后被复用,又勾结谯王李重福阴谋叛乱,事败伏诛。郑愔颇有文才,其诗多应制唱和之作,如《中宗降诞日长宁公主满月侍宴应制》等。《全唐诗》存诗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绝句,也是一首咏物诗。诗中描绘了小黄莺欲鸣声涩、欲飞羽未调,又因无高风相助而难以“迁乔”的情景,体现了小黄莺的稚嫩与困境,营造出一种困顿无奈的氛围,表达了诗人怀才不遇的情感。
2. 分段赏析
“欲转声犹涩”:这句诗描写了小黄莺想要发出婉转的叫声,却显得滞涩不流畅。它生动地展现了小黄莺刚出窠、尚未成熟的状态,叫声还带着稚嫩感,让人能想象出它努力发声却力不从心的模样,也暗示了成长初期的生涩与不易。“将飞羽未调”:此句写小黄莺想要展翅飞翔,可它的羽毛还没有长好,翅膀也未能协调自如。诗句细致地刻画了小黄莺学飞时的艰难,羽毛的不丰满、翅膀的不听使唤,都体现出它在成长过程中面临的阻碍,充满了真实感。“高风不借便”:意思是高处的风没有给小黄莺提供便利。这里不仅写出了小黄莺飞行时遇到的外部环境不利,没有风来助力它高飞,也为下文抒发其难以“迁乔”的无奈做了铺垫,让读者感受到它面临的外部困境。“何处得迁乔”:这句是说小黄莺没有地方可以飞到高处的乔木上。它既写出了小黄莺因自身条件和外部环境限制而无法高飞的现实,又寄托了诗人对自身难以施展才华、无法获得高位的感慨,将小黄莺的困境与诗人的心境相联系。
# 此以新莺喻己之求仕也。诗言志,信哉!
明唐汝询《唐诗解》
# 莺啼而花开,黄鸢自古以来被视为春天的使者,人们从她的身上既听到了春的声息,但也经常预感到春天匆匆离去的脚步声,因此,作为一种意象,黄莺经常寄寓着人们对于春天的悲喜之情。此诗的立意却不同寻常,“高风不借便,何处得迁乔”二句。移情于物,以莺喻人,从而揭示人世的沉浮,微露乞人援引之意。
不详山东大学教授张忠纲《全唐诗大辞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