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三月看无也":三月的春光已看不到了,
"芳时此可嗟":这美好的时节真令人叹息。
"园林欲向夕":园林即将到傍晚,
"风雨更吹花":风雨交加,进一步摧残着花瓣。
"影乱冲人蝶":蝴蝶的影子纷乱地掠过行人,
"声繁绕堑蛙":青蛙的叫声密集地围绕着壕沟。
"那堪傍杨柳":怎能忍受在杨柳旁边,
"飞絮满邻家":飞絮飘满了邻居家。
晚唐著名诗僧
齐己(864~937?),唐末诗僧。俗姓胡,名得生,自号衡岳沙门,潭州益阳(今属湖南)人。工诗善琴,擅长行书,风雅放逸,颇有诗名。为诗好苦吟,喜琢炼。其诗多登临酬答、感时伤怀之作,风格清润,语言简淡,在清润平淡中见僻远冷峭之致。代表作品有《早梅》《赠齐己诗》《寄曹松》等。著有《白莲集》《风骚旨格》。
1. 分段赏析
首联“三月看无也,芳时此可嗟”,点明三月的春光已几乎看不到了,这美好的时节真令人叹息。“看无也”直白写出春尽的景象,“芳时”强调春天的美好,“嗟”字直接抒发感叹,开篇便奠定了惜春伤感的基调,让读者感受到对春光逝去的无奈。颔联“园林欲向夕,风雨更吹花”,写园林即将傍晚,风雨又在吹落花朵。“欲向夕”点明时间走向黄昏,增添了暮色的苍茫感;“风雨更吹花”中“更”字写出风雨对春花的摧残,进一步渲染了春残的凄凉,强化了惜春之情。颈联“影乱冲人蝶,声繁绕堑蛙”,描绘蝴蝶身影纷乱地冲向人,青蛙的叫声密集地围绕着壕沟。“影乱冲人”生动写出蝴蝶的动态,“声繁”表现蛙鸣的喧闹,以残春中这些活泼的生物,反衬出整体春将逝去的寂静,也让残春之景更具体可感。尾联“那堪傍杨柳,飞絮满邻家”,写怎能忍受在杨柳旁边,看飞絮飘满邻居家。“那堪”直接表达不忍之情,“飞絮满邻家”描绘出柳絮纷飞的残春景象,既写出春的终结,又以飘絮的动态,加深了对春光逝去的伤感与怅惘。