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听奏繁弦玉殿清":在玉殿中聆听琴弦繁复的乐声,清亮悠扬,
# 玉殿:宫殿。,繁弦:急切的乐声。
"风传曲度禁林明":乐声随风飘过皇家园林,连树林都显得明亮。
# 禁:皇宫。
"君王听乐梨园暖":君王在梨园中听曲,氛围温暖如春,
# 梨园:唐玄宗时教授伶人音乐舞蹈的场所,后称剧院为梨园。
"翻到云门第几声":这曲调仿佛回到了上古《云门》的雅乐,不知弹到了第几声。
# 云门:也称《云门大卷》周代六舞之一。相传为黄帝时乐舞,周代用以祭天神。,翻:谱曲。
"花咽娇莺玉漱泉":乐声如花儿轻颤、黄莺哽咽般婉转,又像玉石相击般的泉水声般清冽,
"名高半在御筵前":李凭的名声一半来自皇家宴会的舞台,
"汉王欲助人间乐":帝王想让人间音乐更美妙,
"从遣新声坠九天":特意让这仙乐般的箜篌声从九天落下人间。
中唐诗人
杨巨源(755~833?),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秘书郎等职,后任凤翔少尹,穆宗时复召为国子司业,后以年七十自请退归,授河中少尹,食禄终身。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即便应酬之作,也刻意求新。代表作品有《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崔娘诗》。著有《杨少尹诗集》。
1. 分段赏析
“听奏繁弦玉殿清,风传曲度禁林明”两句描绘了宫廷中李凭弹奏箜篌的宏大场景。“听奏繁弦”直接点明李凭正在弹奏箜篌,琴弦繁复,乐声交织;“玉殿清”以“玉殿”这一华丽的建筑,点明弹奏地点为宫廷,“清”字不仅写出宫殿环境的清幽,也暗示乐声的清澈,给人一种高雅之感。“风传曲度”生动地表现出乐声随着风在空气中传播,“禁林明”中“禁林”指宫廷中的树林,“明”字将无形的乐声具象化,仿佛乐声使禁林都变得明亮起来,烘托出音乐的美妙动听,极具感染力。“君王听乐梨园暖,翻到云门第几声”两句聚焦于宫廷中君王听乐的场景。“君王听乐梨园暖”,“梨园”是古代宫廷中教习音乐的地方,“暖”字既写出梨园中温暖、舒适的环境氛围,也暗示君王沉浸在美妙乐声中,身心都感到愉悦。“翻到云门第几声”则以疑问的语气,写出君王在欣赏李凭弹奏时,好奇地想知道此刻弹奏的是《云门》古曲中的哪一段,从侧面展现出李凭弹奏的曲目丰富且精彩,令君王沉醉其中,不舍得错过任何一段旋律。“花咽娇莺玉漱泉”一句运用了精妙的比喻来形容箜篌的乐声。将乐声比作“花咽娇莺”,描绘出乐声如同娇莺在花丛中鸣叫,声音婉转娇柔,且似乎因花朵的阻隔而略带呜咽,富有变化;又比作“玉漱泉”,好似玉石在清泉中漱洗,声音清脆悦耳,生动形象地展现出箜篌乐声兼具柔美与清脆的特点,给人以丰富的听觉联想。“名高半在御筵前”此句简洁明了地点出李凭声名远扬的原因。“名高”表明李凭名声很大,“半在御筵前”强调李凭的高超技艺在宫廷御筵上得到充分展现,因此声名鹊起,突出了宫廷这一特殊场合对李凭声名传播的重要作用,也从侧面体现出李凭弹奏技艺的精湛,能够在宫廷中获得极高的认可。“汉王欲助人间乐,从遣新声坠九天”两句采用了神话传说的手法。诗人以“汉王”指代君王,想象君王为了增添人间的欢乐,派遣如九天之上降临的新声。这里将李凭所奏的箜篌乐声比作从九天而下的仙乐,极言乐声的美妙超凡,如同天赐,进一步烘托出李凭弹奏技艺的高超,使得所奏乐声宛如神来之笔,给人以无尽的遐想和对音乐之美的赞叹。
上一篇:唐·王昌龄《杂曲歌辞·变行路难》
下一篇:唐·罗邺《雁二首》