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林堆锦映千灯":一片树林繁花似锦,与千盏灯火相互映照,光彩夺目,
# 千灯:指禅院中的很多灯。,堆锦:花繁盛如堆积的锦绣。
"照眼牵情欲不胜":让人眼花缭乱,牵动情怀,几乎难以承受这美景带来的震撼。
"知倚晴明娇自足":这些花朵知道依仗晴朗的天气而显得娇艳自足,
# 娇:以拟人化手法写花的情态。
"解将颜色醉相仍":它们懂得用自身的色彩让人沉醉,并且这种沉醉的状态接连不断。
"好风轻引香烟入":和畅的微风轻轻把香烟引入花林,
"甘露才和粉艳凝":甘甜的露水恰好与娇艳的花朵相互凝结。
"深处最怜莺蹂践":在花林深处,最让人怜惜的是黄莺在花丛中肆意践踏花朵,
"懒时先被蝶侵凌":而当花儿慵懒之时,又先被蝴蝶侵扰欺凌。
"对持真境应无取":面对这真实美妙的境界本应无所贪取,
# 真境:指庙宇,谓花为参禅人所不应取。
"分付空门又未能":但想要将其交付给佛门却又做不到。
# 空门:佛教谓破除心中对色相世界的迷恋,心空方得入道之门,故称佛家为空门。
"迎日似翻红烧断":花朵迎着阳光,好似翻动的红色火焰连绵不断,
"临流疑映绮霞层":临近溪流,又仿佛映照出层层绮丽的彩霞。
"幽含晚态怜丹桂":在幽静之中,那带着晚韵的丹桂令人怜惜,
# 晚:老,暮。,幽:隐微。
"盛续春光识紫藤":而繁茂生长、延续春光的紫藤则让人赏识。
"每到花枝独惆怅":每次来到花枝前,我总是独自惆怅,
"山东惟有杜中丞":如今在山东一带,只有杜中丞还能与我一同欣赏这美景。
中唐诗人
杨巨源(755~833?),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秘书郎等职,后任凤翔少尹,穆宗时复召为国子司业,后以年七十自请退归,授河中少尹,食禄终身。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即便应酬之作,也刻意求新。代表作品有《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崔娘诗》。著有《杨少尹诗集》。
1. 分段赏析
“一林堆锦映千灯,照眼牵情欲不胜”开篇运用比喻的手法,将花林比作堆积的锦缎,与千盏灯火相互映照,生动地描绘出花林的繁茂与光彩夺目。“照眼牵情”则直接抒发了诗人被美景深深触动的情怀,奠定了全诗的情感基调,让读者感受到诗人对眼前美景的惊叹与喜爱。“知倚晴明娇自足,解将颜色醉相仍”诗人赋予花朵以人的情感和姿态,“知倚晴明”表现出花朵对晴朗天气的依赖与满足,“娇自足”则突出了花朵的娇艳与自信。“解将颜色醉相仍”生动地描绘出花朵在阳光照耀下,色彩更加艳丽,让人沉醉其中,且这种沉醉的状态接连不断,进一步展现了花朵的魅力。“好风轻引香烟入,甘露才和粉艳凝”此句通过描写微风引香烟、甘露凝花艳的细腻场景,营造出一种清幽而美好的氛围。“好风”与“甘露”的出现,不仅为花林增添了一份灵动与生机,也烘托出花朵的娇艳与纯净,使读者仿佛身临其境,感受到花林的清新与雅致。“深处最怜莺蹂践,懒时先被蝶侵凌”诗人笔锋一转,写出了花丛中莺蝶的活动。“最怜”与“先被”表达了诗人对花朵的怜惜之情,同时也增添了画面的动态感。莺蝶在花丛中的嬉戏与纷扰,与前面描绘的花林美景形成了鲜明的对比,使诗歌更具层次感和生活气息。“对持真境应无取,分付空门又未能”此句表达了诗人面对这真实美妙的境界时内心的矛盾与纠结。“对持真境应无取”体现了诗人对佛门清净、超脱尘世的向往,认为面对如此美妙的境界应无所贪取。“分付空门又未能”则表明诗人虽然心向往之,但却无法真正放下尘世的羁绊,将这一切交付给佛门,反映出诗人内心的挣扎与无奈。“迎日似翻红烧断,临流疑映绮霞层”诗人运用生动的比喻描绘出花朵在不同环境下的艳丽姿态。“迎日似翻红烧断”将花朵在阳光照耀下的艳丽比作翻动的红色火焰,形象地表现出花朵的炽热与奔放。“临流疑映绮霞层”则将花朵临近溪流时的倒影比作层层绮丽的彩霞,营造出一种梦幻般的氛围,进一步展现了花朵的美丽与神奇。“幽含晚态怜丹桂,盛续春光识紫藤”此句通过对丹桂和紫藤的描写,展现了不同花卉的特色与韵味。“幽含晚态怜丹桂”描绘出丹桂在幽静之中带着晚韵的独特姿态,让人不禁心生怜惜之情。“盛续春光识紫藤”则表现出紫藤繁茂生长、延续春光的生机与活力,体现了诗人对花卉的细致观察与独特感悟。“每到花枝独惆怅,山东惟有杜中丞”结尾处诗人直抒胸臆,表达了自己面对花枝时的惆怅之情。“每到花枝独惆怅”说明诗人每次面对花枝时都会陷入一种莫名的惆怅之中,这种惆怅可能源于对美好时光的留恋、对人生的感慨等。“山东惟有杜中丞”则点明只有杜中丞能与自己一同欣赏这美景,体现出对友人的珍惜和对这份美好情谊的珍视,使全诗的情感得到了升华。
上一篇:唐·王建《楼前》
下一篇:唐·韩愈《别盈上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