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yáng
huā
luò

朝代:唐作者:杨巨源浏览量:1
běi
dǒu
nán
huí
chūn
lǎo
hóng
yīng
luò
jìn
绿
shàng
zǎo
sháo
fēng
dàn
dàng
suǒ
piān
chuí
yáng
zuò
chūn
hǎo
shí
lián
yáng
liǔ
huā
yīng
yíng
yàn
mǎn
rén
jiā
rén
jiā
ér
chū
luó
jìng
sǎo
tíng
dài
huā
luò
bǎo
huán
xiān
shǒu
pěng
gèng
fēi
cuì
qīng
chéng
zhuó
yáo
qín
jīn
chén
fēi
hóng
dài
lián
rén
dōng
yuán
táo
fāng
xiē
yǒu
yáng
huā
jiāo
chūn

译文

北斗星向南回转,春天的景物渐渐老去,红花凋零殆尽,而绿叶还未完全繁茂。春风舒缓荡漾没有依靠,却偏偏怜惜垂柳,让它在春天里展现美好。此时可爱的杨柳花,繁盛艳丽地飘满家家户户。人家的女儿走出罗幕,静静地打扫玉庭等待花落。用戴着宝环的纤细的手去捧,杨花却飞得更高,用装饰着翠羽的轻盈衣襟去承接,也接不住。在摆放着瑶琴和金器的地方,杨花纷纷飞舞,那绯红的颜色拂过女子的眉黛,惹人怜爱。东园的桃花李花芬芳已经消歇,只有杨花在暮春时节娇艳动人。

逐句剖析

"北斗南回春物老":北斗星向南回转,春天的景物渐渐老去,

# 春物老:暮春时节。老,衰残。,北斗南回:北斗星在不同季节和夜晚的不同时间,出现在天空的不同方位,所以古人根据初昏时斗柄所指的方向来确定季节。斗柄在东,天下皆春;斗柄在南,天下皆夏;斗柄在西,天下皆秋;斗柄在北,天下皆冬。北斗斗柄由东向南移动,春天即将结束,初夏开始。《诗经·小雅·大东》疏:“箕斗并在南方之时,箕在南而斗在北,故言南箕北斗也。”

"红英落尽绿尚早":红花凋零殆尽,而绿叶还未完全繁茂。

# 绿:指绿叶。一作“缘”。,红英:红花。

"韶风澹荡无所依":春风舒缓荡漾没有依靠,

# 澹荡:荡漾的样子。指杨花飘荡无依。,韶风:和暖的春风。

"偏惜垂杨作春好":却偏偏怜惜垂柳,让它在春天里展现美好。

"此时可怜杨柳花":此时可爱的杨柳花,

# 可怜:可爱。

"荥艳曳盈满人家":繁盛艳丽地飘满家家户户。

# 荥艳曳盈:临水摇曳,轻盈优美。艳曳,艳丽摇曳,形容杨花飘舞的情景。

"人家女儿出罗幕":人家的女儿走出罗幕,

# 出罗幕:走出丝织的帷幕。

"静扫玉庭待花落":静静地打扫玉庭等待花落。

# 玉庭:庭院的美称。一作“玉除”,玉阶,用玉石砌成或装饰的台阶。亦用作石阶的美称。,静扫:犹净扫。扫除清净。

"宝环纤手捧更飞":用戴着宝环的纤细的手去捧,杨花却飞得更高,

# 宝环纤手:带着玉镯的纤细手腕。宝环:用金玉珠宝制作的装饰品。

"翠羽轻裾承不著":用装饰着翠羽的轻盈衣襟去承接,也接不住。

# 承:接。,翠羽轻裾:翠绿色的衣裳。裾,衣裳的前后摆。

"历历瑶琴舞金陈":在摆放着瑶琴和金器的地方,

# 舞金:喻指杨花。金,一作“态”。唐人多用金色状柳枝。白居易《杨柳枝》:“黄金枝映洛阳桥。”,瑶琴:有玉饰的琴。,历历:分明的样子。

"菲红拂黛怜玉人":杨花纷纷飞舞,那绯红的颜色拂过女子的眉黛,惹人怜爱。

# 菲红拂黛:杨花在少女的头面轻拂飞绕。菲,飞散。

"东园桃李芳已歇":东园的桃花李花芬芳已经消歇,

# 芳:花。

"独有杨花娇暮春":只有杨花在暮春时节娇艳动人。

# 娇暮春:意谓杨花在暮春时节独领风骚。娇,娇美。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杨花落》是唐代诗人杨巨源(一说张乔)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这是一首歌咏杨花的诗。开篇四句描绘了暮春时节的自然景象,为后文杨花的出现做了铺垫;中六句着重刻画了杨花的姿态以及少女与杨花的互动,赋予了杨花以崭新形象和生机勃勃的活力;末四句再次以花拟人,使杨花独特与娇美的形象更加鲜活。全诗层层衬托,笔致多变,丽词迭出,圆转流美,有力地塑造出杨花灵动美妙的形象,饱含着诗人对美好风物的由衷喜爱,也传递出对人性爱美之心的讴歌。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中唐诗人

杨巨源(755~833?),唐代诗人。字景山,河中(今山西永济西)人。贞元进士,初为张弘靖从事,历秘书郎等职,后任凤翔少尹,穆宗时复召为国子司业,后以年七十自请退归,授河中少尹,食禄终身。他耽于吟咏,作诗格律工致,风调流美,颔颈二联,时见佳句,即便应酬之作,也刻意求新。代表作品有《春日奉献圣寿无疆词十首》《崔娘诗》。著有《杨少尹诗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背景

《杨花落》是唐代诗人杨巨源(一说张乔)创作的一首七言古诗。暮春三月,春光渐逝,万物呈现出衰败之态。当轻盈如雪的杨花漫天飞舞、纷纷扬扬时,诗人心中思绪万千,怀着欢愉的心境,挥笔创作了这首诗。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古诗,也是一首咏物诗。暮春之际,杨花盛开。古往今来,众多咏叹杨花的诗篇,多是以春色将逝、繁花凋零为主题,借以抒发感伤之情,感慨飘泊零落。这首诗却以欢悦之情,刻画出满天杨花的曼妙姿态、娇好韵致,赋予了杨花崭新的形象。字里行间,既饱含着诗人对美好风物的由衷喜爱,也传递出对人性爱美之心的讴歌。

2. 写作手法

反衬:“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以桃李落尽衬杨花独自盛放,突出了杨花在暮春中的与众不同,杨花的娇艳独特,宛在眼前。正衬:“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由韶风爱花的初次衬托到真人戏花的再次衬托,衬托力量更强,将杨花的轻盈缥缈展现得淋漓尽致,写形寓神,形神兼备。拟人:“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写春风舒缓荡漾,没有依托,却唯独怜惜垂柳,让垂柳在春天展现美好,以物拟人,跌荡有致。

3. 分段赏析

开篇四句“北斗南回春物老,红英落尽绿尚早”交代了时节,北斗星南回,意味着春天即将过去,花儿大多凋零,绿叶还未完全长成,描绘出暮春时节万物开始衰败的景象,为后文写杨花作铺垫。“韶风澹荡无所依,偏惜垂杨作春好”写春风舒缓荡漾,没有依托,却唯独怜惜垂柳,让垂柳在春天展现美好。诗人将自身情感赋予韶风,用“无所依”描绘春风舒缓飘荡之态,以“偏惜”赋予其对垂柳的特殊眷顾,使得和风也染上了缱绻情意。这种以物拟人的手法,让诗歌节奏富有变化,跌宕生姿。诗歌开篇从春暮时节写起,顺势引出春风,再过渡到垂杨,层层铺垫却未直接点明杨花,看似直入主题,实则如琵琶遮面,含蓄委婉地为后文描写杨花做足了铺垫,增添了诗歌的韵味与层次感。中六句“此时可怜杨柳花,荣盈艳曳满人家”直接描写杨柳花,“可怜”意为可爱,写出此时杨柳花繁茂艳丽,飘满家家户户,展现出杨柳花在暮春时的蓬勃状态。“艳曳”意为美妙地摇曳,诗人在前四句充分描绘春景后,才缓缓引出杨花。“萦盈艳曳”四字,生动展现出杨花漫天飞舞、萦回飘拂的姿态,仿佛这灵动的画面就呈现在读者眼前。诗中虽未直接提及“风”字,但杨花的每一个动态都暗含风的吹拂,巧妙承接前文对韶风的描写,笔调含蓄且富有韵味。若仅单纯描写杨花,难免显得单调乏味。诗人以“满人家”三字自然引出下文,拓宽了诗歌的意境,使内容更加丰富立体。“人家女儿出罗幕,静扫玉庭待花落。宝环纤手捧更飞,翠羽轻裾承不著。”接着描绘了一个女子戏玩杨花的场景。少女走出罗幕,精心打扫庭院,静静伫立,满心期待杨花飘落。在这优美的环境中,人与花相互映衬,构成一幅和谐画面。戴着宝环的少女,伸出纤细的手指试图捧住飞扬的杨花,可杨花刚停落又翩然飞去;她又想用装饰华美的衣襟兜住杨花,杨花却依旧轻盈回旋、不肯停留。诗人虽仅描写了少女的衣饰装扮与动作举止,却将少女娇憨活泼、自在欢愉的神态,以及杨花缥缈灵动的姿态,生动地展现在读者眼前,真正做到了以形写神、形神兼具。此前诗人将韶风拟人化,借春风爱花烘托杨花之美,而此处通过真实少女对杨花的喜爱与追逐,进一步强化了杨花的可爱迷人,更为全诗奠定了明朗欢快的基调。末四句“历历瑶琴舞金陈,菲红拂黛怜玉人”写少女手捧不得,衣承不著,杨花却来挑逗戏弄少女。“霏”意为飞散,诗中杨花于瑶琴之前翩然起舞,姿态各异、清晰可见,好似在随着琴音节奏舞动。它们轻盈地掠过涂着胭脂的面庞、扫过弯弯的眉黛,仿若多情之物,怜惜着眼前的美人。诗歌巧妙转换视角,从少女戏耍杨花,到刻画杨花“戏”弄少女,将少女对杨花的怜爱与杨花“怜惜”少女的情感相互交融,使得这份情意愈发浓烈。诗人运用拟人手法,赋予杨花以人的情感,以别出心裁的构思开拓出新的意境。同时,在展现杨花神韵时,始终紧扣杨花体轻易散、四处飘飞的特点,于现实情境的描绘中,生发出虚实相生的诗意境界。末两句“东园桃李芳已歇,独有杨花娇暮春”写东园的桃花和李花都已经开尽,只有杨花在暮春时节独自展现出娇美的姿态。“东园桃李芳已歇”通过桃李的凋谢来反衬杨花的独特,“独有”一词突出了杨花在暮春中的与众不同。“娇暮春”再次以花拟人,将杨花在暮春时节的娇美姿态展现得淋漓尽致。一结贯通全篇,使诗歌流走轻灵,一气呵成。历来咏唱杨花的作品大多因春色难留、芳菲萎谢而情感感伤,大都慨叹其飘泊零落,而此诗却开掘暮春杨花可爱的一面,抒写美好情怀,立意新颖,表现出诗人浓郁的生活情趣。

4. 作品点评

传统的杨花诗作,往往因春色将逝、百花凋零的情境,浸染着感伤基调,多抒发对杨花飘零命运的慨叹。但杨巨源的《杨花落》另辟蹊径,聚焦暮春杨花的可爱之处,抒发美好情感,这种独特立意打破常规,彰显出诗人对生活的热爱与情趣。在表现手法上,诗人巧妙运用衬托技巧。以“红英落尽绿尚早”描绘其他春花凋零、绿叶未盛的景象,反衬杨花盛开的繁茂;赋予韶风以人的情感,“偏惜垂杨作春好”,从正面烘托杨花的美好;刻画少女戏花的场景,进一步从正面展现杨花的魅力;再以“东园桃李芳已歇”,突出杨花在暮春的娇艳独特。通过正反衬托交替使用,让诗歌笔法灵活多变。语言风格上,诗中大量运用绮丽词汇,色彩鲜明,生动塑造出杨花的形象,营造出优美氛围。同时,诗歌平仄韵脚交替使用,韵律抑扬顿挫,使语言流畅优美,更好地传递出诗人明朗愉悦的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品评价

# 钟云:花怜人,情便不同(“菲红拂黛”句下)。钟云:深情婉娈,而不露纤丽手脚。谭云:有静思。

明钟惺、谭元春《唐诗归》

# 写时景切(首四句下)。写“落”字新词艳态(“静扫玉庭”句下)。

清宋宗元《网师园唐诗笺》

# 儿童捉柳花,无甚情味,美人游戏杨花,风神无限矣。“宝环纤手”一联,形容尽善。

清沈德潜《唐诗别裁》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孟郊《悼幼子》

下一篇:唐·杜甫《阆山歌》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