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汉家天子镇寰瀛":汉家天子镇守着天下四方,
# 寰瀛:上天和大海,泛指天下。,汉家天子:指汉元帝。
"塞北羌胡未罢兵":边塞外的羌胡部族仍战火纷扬。
# 未罢兵:指汉元帝时期匈奴内部发生矛盾以致分裂。,羌胡:指北方的少数民族,主要指匈奴。
"猛将谋臣徒自贵":猛将谋臣空自显贵毫无作为,
# 徒:空,白白地。
"蛾眉一笑塞尘清":女子一笑却让边塞的烟尘得以廓清。
# 塞尘:塞外的风尘。代指对外族的战事。,蛾眉:指王嫱,即王昭君。
晚唐诗人
汪遵(?~?),唐代诗人。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县小吏,家贫借书昼夜苦读,于咸通七年登进士第。汪遵善诗,尤擅长七绝,以咏史诗著名,颇寓兴讽。其作品或歌颂历史人物,或抒发怀才不遇之志,或寄寓兴亡之叹。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诗歌作品有《长城》《题李太尉平泉庄》《五湖》等。有《咏史诗》1卷。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咏史怀古诗。诗中先写汉家天子镇守天下,塞北羌胡战乱未休,猛将谋臣空有显贵之位却未能止息干戈,后以王昭君的“一笑”与前文形成对照,体现其凭借和亲使边塞尘清的贡献。通过将朝廷重臣的无用与昭君的功绩相映衬,表达了对历史中女性价值的肯定,也暗含对统治者依赖和亲而非凭实力安边的隐微批评。
2. 分段赏析
“汉家天子镇寰瀛,塞北羌胡未罢兵”以“汉家天子”与“塞北羌胡”构建空间与力量的对峙。前者以“镇寰瀛”的宏大表述(“寰瀛”代指天下)勾勒汉朝表面的统治威严,后者以“未罢兵”的现实状态揭露边疆战乱的持续,二者形成鲜明对比,暗写朝廷外强中干的困境,为昭君出场铺垫历史背景,体现咏史诗“以史为镜”的叙事特质。“猛将谋臣徒自贵,蛾眉一笑塞尘清”运用借代与对比,“蛾眉”以女性特征代指王昭君,与“猛将谋臣”形成性别与能力的双重反差;“徒自贵”的“徒”字尖锐讽刺文武官员空享显贵却毫无作为,“一笑塞尘清”则以极简笔触凝练昭君和亲的历史功绩,将和平的实现归于女性的柔韧力量,颠覆了传统叙事中男性主导的英雄史观。此联通过“贵”与“清”的语义对立,前句抑、后句扬,既批判统治阶层的无能,亦赞扬昭君在汉匈和平中的实际贡献,体现诗人对历史事件的重新审视与深刻反思,语言冷峻而爱憎分明,符合咏史诗“借古讽今”的抒情传统。
上一篇:唐·李世民《赋得早雁出云鸣》
下一篇:唐·李中《晋陵县夏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