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péng

朝代:唐作者:汪遵浏览量:1
ài
sōng
yún
ài
shān
huàn
qíng
wēi
miǎn
xiāng
guān
zāi
chéng
liǔ
yín
guī
jiǔ
jīn
biān
bàn
xián

译文

鹤喜爱孤傲的松树,云喜爱巍峨的山峦,对官场之情与微薄俸禄毫无牵绊。栽成五棵柳树吟着诗句归隐,葛巾漉酒畅饮倒在菊边休闲。

逐句剖析

"鹤爱孤松云爱山":鹤喜爱孤傲的松树,云喜爱巍峨的山峦,

"宦情微禄免相关":对官场之情与微薄俸禄毫无牵绊。

# 微禄:微薄的俸禄。,宦情:做官的志趣、意愿。

"栽成五柳吟归去":栽成五棵柳树吟着诗句归隐,

# 五柳:陶渊明曾经在作品《五柳先生传》中以“五柳先生”的名号自喻。

"漉酒巾边伴菊闲":葛巾漉酒畅饮倒在菊边休闲。

# 漉酒:《五柳先生传》中有陶渊明用头巾浸酒啜饮的描写。漉:沾湿。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彭泽》是唐代诗人汪遵创作的一首七言绝句,属于怀古题材。此诗通过追忆陶渊明的事迹,赞美他不慕名利、归隐田园的高尚情操,同时也隐晦地表达了对晚唐衰颓局势的忧思。诗的前两句运用“鹤栖孤松”“云绕青山”的自然意象,含蓄地表达了远离仕途的心志;后两句则巧妙化用陶渊明《五柳先生传》中的典故,“漉酒巾”这一细节生动再现了隐士生活的恬淡,勾勒出一幅远离世俗纷扰的隐居图景。全诗语言凝练,通过塑造陶渊明的精神形象,间接反映了诗人对时局动荡的复杂心境。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晚唐诗人

汪遵(?~?),唐代诗人。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县小吏,家贫借书昼夜苦读,于咸通七年登进士第。汪遵善诗,尤擅长七绝,以咏史诗著名,颇寓兴讽。其作品或歌颂历史人物,或抒发怀才不遇之志,或寄寓兴亡之叹。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诗歌作品有《长城》《题李太尉平泉庄》《五湖》等。有《咏史诗》1卷。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七言绝句,也是一首怀古诗,它通过“鹤爱孤松”“云爱山”等自然意象及“漉酒巾”等典故,介绍了陶渊明事迹,营造了淡泊世俗的隐逸图景,体现了作者对动荡政局的心境并表达了对隐逸生活的赞颂。

2. 写作手法

用典:“栽成五柳吟归去,漉酒巾边伴菊闲”中“五柳”源自晋代陶渊明的《五柳先生传》。陶渊明曾为彭泽县令,但他在官场中并不开心,向往自然和自由,因此归隐之后,在门前种了五棵柳树,并以此为号,自称为“五柳先生”。诗人以陶渊明自比,想象自己像陶渊明那样在宅边栽下五柳树,营造出一种田园氛围,表明自己要像五柳先生一样,过上归隐田园、寄情自然的生活。“漉酒巾”据《宋书·陶潜传》及南朝梁萧统《陶渊明传》记载,陶渊明隐居田园时好饮酒,郡守有时去拜访他,正赶上他酿的酒熟了。只见陶渊明取下头上的葛巾滤酒,滤毕后,又重新戴上。诗人借助陶渊明以头巾漉酒这一独特的典故细节,生动地刻画出一种洒脱、自在的生活场景。仿佛能看到诗人像陶渊明一样,在饮酒时用头巾滤酒,享受着这份随性和自然,进一步强化了诗人对陶渊明式隐逸生活的向往。

3. 分段赏析

首句“鹤爱孤松云爱山”,以鹤和云为喻,描绘出它们对孤松和山峦的喜爱。鹤象征着高洁、清雅,孤松代表着坚韧、挺拔,云与山则营造出一种空灵、悠远的意境。次句“宦情微禄免相关”,直接表明了对官场和微薄俸禄的淡漠态度。“宦情”指为官的心思,“微禄”强调俸禄的微薄,诗人明确表示与这些无关,体现出其不慕名利、厌倦官场的高尚情操,第三句“栽成五柳吟归去”,运用了陶渊明“五柳先生”的典故。陶渊明自号五柳先生,归隐田园,此句通过这一典故,形象地描绘出诗人如同陶渊明一般,在田园中栽种五柳,享受着归隐生活的宁静与惬意。末句“漉酒巾边伴菊闲”,“漉酒巾”是陶渊明常用的漉酒工具,菊花则象征着高洁、隐逸。诗人在漉酒的头巾旁,与菊花相伴,悠然闲适。“伴菊闲”生动地展现出诗人远离尘世喧嚣,在田园中过着恬淡、高雅生活的状态,使隐逸的形象更加具体可感。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卢仝《冬行三首》

下一篇:唐·张祜《胡渭州》

猜你喜欢