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题桥贵欲露先诚":题写桥柱,贵在显露最初的志向诚心,
"此日人皆笑率情":当时人们都嘲笑他轻率任性。
"应讶临邛沽酒客":应当惊讶那临邛卖酒的商客,
# 临邛沽酒客:即司马相如,未达时曾卖酒于临邛。
"逢时还作汉公卿":遇到时机,竟成为汉朝的高官显贵。
# 逢时还作汉公卿:相如于武帝时为郎,曾奉使西南。
晚唐诗人
汪遵(?~?),唐代诗人。宣州泾县(今属安徽)人。初为县小吏,家贫借书昼夜苦读,于咸通七年登进士第。汪遵善诗,尤擅长七绝,以咏史诗著名,颇寓兴讽。其作品或歌颂历史人物,或抒发怀才不遇之志,或寄寓兴亡之叹。辛文房称其“拔身卑污,奋誉文苑”。诗歌作品有《长城》《题李太尉平泉庄》《五湖》等。有《咏史诗》1卷。
1. 分段赏析
首句“题桥贵欲露先诚”,以司马相如题桥明志的典故开篇。诗人借“题桥”动作展现人物抱负,其中“露先诚”三字凸显主人公(司马相如)坦露心迹的赤诚,为后文命运转折埋下伏笔。典故的运用,既点明人物形象,又暗示其不甘平凡的志向。次句“此日人皆笑率情”,笔锋陡转。“笑”字直写世人态度,“率情”暗指时人对主人公抱负的轻蔑。此处通过旁观者的嘲讽与首句的庄重形成强烈反差,以世俗眼光反衬主人公特立独行的精神,为下文命运逆袭蓄势。第三句“应讶临邛沽酒客”,视角转向历史评价。“应讶”二字以虚拟语气引发悬想,“临邛沽酒客”以身份(卖酒者)代指落魄时的司马相如。诗人选取“沽酒”这一场景,呼应《史记》中司马相如与卓文君当垆卖酒的史实,凸显命运无常之感。结句“逢时还作汉公卿”,卒章显志。“逢时”强调机遇的关键作用,“还作”以平淡笔调收束前文所有波澜。昔日被嘲的卖酒客终成朝廷重臣,身份反差中暗含对世俗眼光的讽刺,更深化了“英雄不问出处”的主题。
上一篇:唐·韦处厚《盛山十二诗·竹岩》
下一篇:唐·綦毋潜《早发上东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