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酥凝背胛玉搓肩":柔滑的脊背如凝酥般温润,肩头似美玉雕琢般精巧,
# 胛:肩脚,即背脊上部和两边胳膊连接的部位,就像酥油凝结成的,又腻又滑。
"轻薄红绡覆白莲":轻薄的红色纱衣下,仿佛覆盖着一朵洁白的莲苞。
# 白莲:荷花的茎,形容少女的胳膊白嫩、丰满。,红绡:红颜色的生丝绸子。
"此夜分明来入梦":今夜,你分明走进我的梦境,
"当时惆怅不成眠":而当时的我,却因惆怅难眠。
"眼波向我无端艳":你眼波流转,无端地艳丽动人,
# 无端:无限、没有止境。
"心火因君特地然":心中的火焰,因你而熊熊燃烧。
"莫道人生难际会":莫说人生聚散难逢、相遇太少,
# 际会:遇合,相逢。
"秦楼鸾凤有神仙":凤台中自有鸾凤相伴,如同神仙眷侣般美好。
# 秦楼:指凤台,又称凤女台。
晚唐诗人
韩偓(842~923),唐代诗人。字致尧(一作致光),小字冬郎,自号玉山樵人,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唐昭宗龙纪进士及第,初佐河中幕府,后历任左拾遗、谏议大夫、度支副使等职。因不肯依附朱全忠,被贬为邓州司马,后依附王审知,寓居福建泉安的九日山延福寺。其与姜公辅、秦系、欧阳詹被称为“南安四贤”。韩偓的诗风因时期而异。早年多写艳情,词藻华丽,有香奁体之称;晚年多写唐末变乱及个人遭际,感时伤怀,风格慷慨悲凉。主要作品有《伤乱》《春尽》《安贫》等。今传《香奁集》《韩内翰别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写艳情的七言律诗。通过细腻的意象与情感流动,描绘了诗人偶遇女子背影后魂牵梦萦的心理过程,抒发了对美好际遇的憧憬与超越现实的情感寄托。
2. 写作手法
比喻:“酥凝背胛玉搓肩,轻薄红绡覆白莲”把女子背部肌肤比作酥酪、肩膀比作白玉、红纱覆盖的肌肤比作白莲,描写其背影柔美优雅,表达出了对女子美貌的惊艳与倾慕。
3. 分段赏析
“酥凝背胛玉搓肩,轻薄红绡覆白莲”两句是对女子背影的特写,勾勒出了一幅美人背影图。那美人肩胛玉肌象凝固的酥脂一样白细,双肩的曲线似美玉搓就一样和谐、光滑。“酥凝”以触觉化的比喻形容背部肌肤的温润柔滑,“玉搓肩”则以玉的质感勾勒肩部线条的精巧,二者结合形成通感体验;“轻薄红绡”与“白莲”构成色彩与质感的对比——红绡的轻盈透亮与白莲的皎洁纯净相互映衬,既展现服饰的飘逸感,又暗喻女子如白莲般清雅的气质。“此夜分明来入梦,当时惆怅不成眠”,“当时”指向偶遇后的现实时空,“惆怅不成眠”直白书写思念的焦灼;“此夜”转入梦境,“分明入梦”与现实的“不成眠”形成虚实对照,暗示情感从现实压抑向梦境释放的转移。“眼波向我无端艳,心火因君特地然”两句从外在描写转入心理直抒。“眼波向我”打破标题“背面”的视角限制,或为梦境中的补叙,“无端艳”以“无端”强调眼神之美突如其来、毫无征兆,暗合“偶见”的偶然与心动的猝不及防;“心火”以火焰喻激情,“特地然”凸显情感因特定对象而剧烈燃烧。此处动词“向”“然”赋予静态画面以动态感,将瞬间的眼神交汇升华为永恒的情感印记,在秾丽笔触中见真情的炽烈。“莫道人生难际会,秦楼鸾凤有神仙”两句以议论收束,他相信与这位美女有缘相会,憧憬着他们会象萧史、弄玉一样,同居秦楼,夫妻双双升天成仙。
4. 作品点评
《偶见背面是夕兼梦》在刻画男性的爱情心理方面真切自然,想象贴合情境,然又写得朦胧惝恍,缱绻悱恻,人物形象亦十分鲜明。
上一篇:唐·周朴《福州东禅寺》
下一篇:唐·吴融《富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