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人间万恨已难平":人间诸多憾恨难以平息,
"栽得垂杨更系情":栽种了垂柳,却又更增添了想要寄托情思的念头。
"犹喜闰前霜未下":欣喜闰月前霜雪未降,
# 闰前:在置闰之前的日子。
"菊边依旧舞身轻":白菊旁边,它依然身姿轻盈地舞动着。
"莫惜西风又起来":莫叹西风再度吹起,
"犹能婀娜傍池台":白菊仍在池台边婀娜多姿。
# 婀娜:体态轻盈、婉转多姿的样子。
"不辞暂被霜寒挫":不惧暂时被霜寒侵袭,
# 挫:摧残。
"舞袖招香即却回":白菊摆动着花瓣招引香气,然后就从容地退回。
"为报繁霜且莫催":告诉繁霜莫要急催,
"穷秋须到自低垂":到了深秋时节,白菊自然会慢慢地低垂下枝头。
"横拖长袖招人别":拖着长袖似在告别,
"只待春风却舞来":只等春风再来起舞。
晚唐诗人
司空图(837~908),唐代诗人、诗论家。字表圣,自号知非子、耐辱居士,河中虞乡(今山西永济)人。咸通进士,官至知制诰、中书舍人,后隐居中条山王官谷。司空图工文能诗,亦擅书法。其论诗极力推崇王维、韦应物,强调“味外之旨”和“韵外之致”,对后代严羽、王士禛等人的诗论颇有影响。其诗作以写景咏物、反映隐居生活为主。苏轼谓其“崎岖兵乱之间,而诗文高雅,犹有承平遗风”(《东坡题跋》)。代表作品有《河湟有感》《狂歌》,后人辑有《司空表圣文集》《司空表圣诗集》行世。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组七言绝句,也是一组咏物诗。全组诗描绘了菊花开放时婀娜无惧霜寒的情景,令人赞美,让人对其来年萌发充满期望,提炼升华出菊花的坚韧、乐观等优秀精神品质,展现了对菊花的欣赏与寄望。
2. 写作手法
拟人:“菊边依旧舞身轻”“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赋予白菊以人的动作和情感,把白菊比作轻盈起舞的舞者,生动形象地描绘出白菊在霜雪中的姿态,表现出白菊的乐观、从容和坚韧,让读者更能感受到白菊的魅力和诗人对它的喜爱赞美之情。反衬:“人间万恨已难平,栽得垂杨更系情”,先渲染人间愁恨难平、垂杨添情的深沉情绪,后以“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用此前凝重氛围反衬白菊在霜未降时轻盈舞动之态,突出白菊的灵动与生机,让其在压抑情绪背景下更加显得鲜活。
3. 分段赏析
第一首诗首句“人间万恨已难平”,从内容主题看,以直白且震撼的方式,道出人间充斥着诸多难以平息的憾恨,奠定全诗沉郁基调,凸显诗人对尘世烦恼的深刻感受。形象上,仿佛能看到诗人被世间愁绪缠绕的苦闷模样。语言风格直白豪放,极具冲击力。在表达技巧上,为后文情感转折蓄势。“栽得垂杨更系情”,因“柳”“留”谐音的文化意象,增添离别愁绪,强化内心烦乱。“犹喜闰前霜未下,菊边依旧舞身轻”,内容上,诗人情绪陡然转变,于霜未降时见白菊轻盈姿态而心生喜悦。表达技巧上,借白菊之态,传达其慰藉心灵的作用,以乐景写哀后之乐,对比鲜明。第二首诗“莫惜西风又起来,犹能婀娜傍池台”,内容层面,点明西风起时万物凋零,白菊却独能于池台边展现婀娜之姿,突出其顽强生命力与独特风姿。形象塑造上,白菊傲立的形象跃然纸上。语言简洁,勾勒画面生动。表达技巧运用对比,凸显白菊坚韧。“不辞暂被霜寒挫,舞袖招香即却回”,从情感主旨看,展现白菊无惧霜寒,受挫后仍能散发香气,传递出积极乐观精神。表达技巧上,拟人手法赋予白菊灵动姿态与勇敢品格,深化对其赞美。第三首诗“为报繁霜且莫催,穷秋须到自低垂”,内容主题上,白菊似在与繁霜对话,求其莫急,体现面对凋零的从容。“且”“自”二字,精准刻画白菊淡定姿态。语言质朴却含深意。“横拖长袖招人别,只待春风却舞来”,从形象塑造看,白菊如优雅舞者,离别姿态令人怜惜。情感主旨上,虽面临凋零,却充满对来年重生的希望,“只待”“舞来”强化乐观信念,给人以希望与鼓舞。
4. 作品点评
《白菊三首》是司空图咏物诗中的作品。三首诗结构整齐、意脉贯通,以短篇连缀成组诗形式,层层递进,全面展现白菊不同状态与品质,这种谋篇布局使情感表达更连贯深入,取得了很好的艺术效果。
上一篇:唐·陆畅《扇》
下一篇:唐·贺知章《奉和御制春台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