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秋城海雾重":秋天的城里海雾非常浓重,
"职事凌晨出":我因为公务在身,凌晨便出门了。
# 职事:办理公务。
"浩浩合元天":那雾气浩浩荡荡,仿佛与天际相连,
# 元天:苍天,天空。,浩浩:旷远无边的样子。
"溶溶迷朗日":又溶溶弥漫,将明朗的太阳都遮蔽迷失了。
# 朗:一作朝。,迷:使模糊。,溶溶:弥漫貌。
"才看含鬓白":刚一看到雾气仿佛让鬓发都变白了,
# 含鬓白:跟白色的鬓发混一难分。
"稍视沾衣密":再看一会儿,发现雾气沾湿衣服越来越浓密。
# 视:一作似。,稍:渐。
"道骑全不分":道路上骑马的人完全分辨不清,
# 道骑:路上骑马的人。
"郊树都如失":郊外的树木也好像都消失不见了。
"霏微误嘘吸":雾气霏微,不小心吸入后,
# 嘘吸:呼吸。,霏微:朦胧。
"肤腠生寒栗":肌肤的毛孔都生出寒意,让人战栗。
# 肤腠:皮肤。腠:皮下肌肉之间的空隙。
"归当饮一杯":回去后应当喝上一杯酒,
"庶用蠲斯疾":希望能够用来消除因雾气而带来的不适。
# 斯疾:这种疾病。指肌肤寒傈。,蠲:除去。,庶:希望能够。
中唐时期山水田园派诗人
韦应物(735?~790?),唐代诗人。字义博,京兆万年(今陕西西安)人。韦氏世为三辅名族,天宝时,为玄宗侍卫。后为滁州、江州刺史及左司郎中,官至苏州刺史。世称韦江州、韦左司或韦苏州。韦应物诗中最为人称道的是山水田园诗,与陶渊明并称“陶韦”,与王维、孟浩然、柳宗元并称“王孟韦柳”。其各体皆擅长,但以五言古体成就最高。风格恬淡闲远,语言简洁朴素,白居易称其“高雅闲淡,自成一家之体”。代表作品有《采玉行》《夏冰歌》《滁州西涧》等。有《韦苏州集》。
1. 主题及内容介绍
这是一首五言排律,也是一首行旅诗。描绘了诗人在秋日凌晨因职事出行,遭遇浓重海雾的情景。通过对海雾弥漫、遮蔽天地,雾气沾发沾衣、寒人肌肤,以及雾中视觉模糊、道路难辨等景象的描写,体现了雾中行旅的艰险。同时,借“归当饮一杯,庶用蠲斯疾”,表达了诗人在压抑情境中透露出的洒脱气质,以及对此次雾天出行经历的真切感受。
2. 分段赏析
“秋城海雾重”首句以“秋城”点明时令与环境,渲染萧瑟氛围;“海雾重”直写雾气浓重,既暗示诗人清晨冒雾出行的艰辛,又暗含对仕途沉郁的隐喻。秋日海雾的凝滞感与官职羁绊形成呼应,为全诗奠定沉重基调。“职事凌晨出”中“职事”点明出行缘由的强制性,凸显诗人身不由己的无奈;“凌晨”强化时间之早,与“海雾重”共同构成恶劣环境的双重压迫。此句以白描手法直述职责束缚,流露对官场生活的疲倦感。“浩浩合元天”中“浩浩”以叠词摹写雾气磅礴之势,“合元天”则夸张其遮蔽天地的广度,赋予雾气吞噬性力量。此句通过视觉的无限延展,将自然伟力与官僚体系的压抑感融为一体。“溶溶迷朗日”里的“溶溶”延续叠词,以柔婉笔触描摹雾霭的绵密黏滞,与上句“浩浩”形成刚柔对比;“迷朗日”以拟人化手法写阳光被雾吞噬,暗喻理想在现实中的消解。视听结合间,凸显个体在混沌中的迷失。“才看含鬓白”句“才看”与“稍视”构成时间递进,捕捉雾气对鬓发的瞬间浸染,以“白”暗示岁月流逝与身心疲惫。此句以微小细节折射生命状态,将自然现象与人生况味交织。“稍视沾衣密”中“沾衣密”从触觉切入,写雾气由视觉蔓延至体感,强化身临其境的真实感。“密”字既状雾之浓重,亦隐喻官场纠葛的缠绕。感官联动的描写,使读者身历其境般感受雾中行路的黏滞困顿。“道骑全不分”中“道骑”指前导骑士,因雾气弥漫而无法辨识,凸显空间秩序的崩塌。此句以动态场景写静态困境,暗示人际关系的疏离与职责的孤独承担,呼应首联“职事”的压抑感。“郊树都如失”里“郊树”本为固定地标,此刻却“如失”,以视觉消解写空间迷失。此句通过环境失序的夸张描写,强化雾中世界的荒诞感,暗含对人生方向迷失的隐喻。“霏微误嘘吸”句“霏微”状雾气细密缥缈,“误嘘吸”以生理反应写雾气对呼吸的侵扰。此句从触觉与生理层面深化雾的压迫性,将自然现象转化为身体苦痛,凸显生存的窒息感。“肤腠生寒慄”句“肤腠”直指肌肤表层,“寒慄”由外及内写寒意侵入骨髓。此句以生理反应收束雾中体验,将自然环境的冷酷与人心的孤寂交融,为尾联的解脱之念埋下伏笔。“归当饮一杯”中“归”字陡转,从雾中困顿转向归家期待;“饮一杯”以日常动作消解沉重,体现诗人以酒释怀的洒脱。此句以举重若轻的笔法,为全诗注入短暂的生命力。“庶用蠲斯疾”里“庶用”表祈愿,“蠲斯疾”呼应前文雾气致病之说,实则暗指涤荡宦途烦忧。此句以虚写实,将祛病之愿升华为对精神解脱的渴望,在无奈中透出超脱之思。
上一篇:唐·冯延巳《菩萨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