文章解析

xiàng
·
·
shí
shǒu
·
·
chūn

朝代:唐作者:陆龟蒙浏览量:2
shān
lián
cuì
píng
cǎo
jiē
yān
huá
wàng
jìn
nán
fēi
yàn
jiā
rén
duàn
xìn

译文

群山连绵,宛如翠绿羽毛装饰的屏风,草地广袤,似与烟雾缭绕、繁花铺就的席子相连。望遍了从南方飞来的燕子,却始终没有佳人的音信。

逐句剖析

"山连翠羽屏":群山连绵,宛如翠绿羽毛装饰的屏风,

# 屏:屏风。,翠羽:翠鸟。翠鸟的羽毛。古代多用作饰物。

"草接烟华席":草地广袤,似与烟雾缭绕、繁花铺就的席子相连。

# 席:筵席。草席。,烟华:烟雾弥漫的繁花。妇女用以画眉的黑色染料。铅华。

"望尽南飞燕":望遍了从南方飞来的燕子,

# 望尽:望完。望断。

"佳人断信息":却始终没有佳人的音信。

# 信息:音信消息。信:一作消。,佳人:貌美的女子。美好的人。妻子称自己的丈夫。

展开阅读全文 ∨

简介

《相和歌辞子夜四时歌四首春歌》是唐代诗人陆龟蒙的诗作。前两句“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运用生动的比喻,将连绵群山比作翠羽屏风,广袤草地比作烟华席子,勾勒出一幅春日美景图,展现出自然景色的秀丽壮阔。后两句“望尽南飞燕,佳人断信息”,笔锋一转,写诗人望遍南飞之燕,却未等来佳人消息,借景抒情,将相思之情融入春日之景中,情景交融。诗中比喻精巧,写景细腻,以乐景衬哀情,借春日美好之景反衬相思的惆怅与失落。前两句着力写景,后两句直抒胸臆,过渡自然。将春日相思之情表达得含蓄深沉。
展开阅读全文 ∨

作者介绍

唐代文学家

陆龟蒙(?~881?),唐代文学家。字鲁望,号江湖散人、甫里先生、天随子,吴郡(今江苏苏州)人。他曾任湖、苏二州从事,后隐居甫里。陆龟蒙与皮日休为文友,世称“皮陆”。其诗多写景咏物,也有愤慨世事、关心民生疾苦之作。其小品文短小精悍,颇多愤世嫉俗之语。所作散文《野庙碑》等,对社会矛盾和时政弊端多有讽刺揭露。代表作品有《杂讽九首》《村夜二篇》。著有《笠泽丛书》《甫里集》。

展开阅读全文 ∨

赏析

1. 分段赏析

“山连翠羽屏,草接烟华席”这两句诗通过精妙的比喻,塑造出鲜明的景物形象。诗人将连绵的群山比作翠羽装饰的屏风,“连”字生动展现出山峦的绵延不绝,让读者仿佛能看到那一片翠绿层层叠叠,如同一道天然的绿色屏障环绕四周。把草地比作与烟雾繁花相接的席子,“接”字巧妙描绘出草地广袤且与春日朦胧烟雾、缤纷繁花交融的画面,给人以开阔、绚丽之感。在写景手法上,诗人从视觉角度出发,运用比喻进行细腻刻画,为读者勾勒出一幅春日山水的壮美画卷,营造出优美而富有诗意的氛围,为后文情感抒发做了铺垫。“望尽南飞燕,佳人断信息”此两句借景抒情,“望尽”一词,精准地刻画出诗人凝望燕子时的专注与长久,展现出其内心的期盼。在传统意象中,燕子常被赋予传递书信的寓意。诗人望遍南飞之燕,却未等来佳人音信,强烈的反差凸显出其失落与惆怅。这里以景衬情,春日的生机与诗人内心的孤寂形成鲜明对比,使相思之情更为浓烈。从写作手法看,诗人将主观情感融入客观景象,借燕子这一意象,把相思之情表达得含蓄而深沉,增强了诗歌的感染力,让读者能深切体会到诗人对佳人的思念。

展开阅读全文 ∨

上一篇:唐·权德舆《七夕》

下一篇:唐·韩愈《次硖石》

猜你喜欢